朱玉宁也不知道宋思睿的想法,只是吃的很欢快。她都想好了到时候店里面要怎么整了,就是这个麻辣烫的灶台得定制,空间也没那么好用,还是得找一下老手艺人了。

也只有这个时候,朱玉宁才会想起来祝师傅的小本子。

朱家的香味传了出去,周边的街坊也是闻着味吃下了自家那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寡淡的饭菜。

偶有孩子闹腾,也被人家说了一句好好读书,多拿点奖学金,就能和朱家一样经常吃肉了。

这些信息是祝师傅休息的时候,不经意透露出去的。而这个巷子的人也都是高级职工一类的,八卦还是有的,就是不敢说太开和太大声了。

毕竟祝师傅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东西可不少,比如她还能‘不小心’把堆在院里的柴火给捏成了很细腻的木屑,捏完后手指头上还能一点木刺都没有的。

而有人就闻着味听着声来拜师了,祝师傅也没有含糊,直接把收徒的要求给公开了,得学习好,还得家境小康,起码花的起钱泡药浴,泡药浴会痛也可能会痒还有人会是身上好像有蚂蚁在爬。但是这些都得忍住,早上六点起来练基础功,七点半正常上学,下午放学了还得继续练习。

反正这是长久的坚持,不能是一两天的热度。然后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第五天,而朱玉宁也是很无奈的跟着练了小半个月,看着想要成为她师弟师妹的小孩子在庭院里扎马步。

然后没有一个能坚持到第七天,而她们做的是人家翻倍的锻炼,那些孩子回去跟家里人说了之后,也没人真的敢来闹事,再然后就没人来拜师了。

朱玉宁和祝师傅在这巷子里可谓是厉害又神秘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