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关殿试,可以说很看运气了。
而京城的各大赌坊,也是敲锣打鼓开台押注状元人选。
寒澈、孟行、顾玉成等排名靠前的考生,都有在列。
珍娘特意派了二壮去给寒澈下注,反正她不缺银子,押个五千两助助兴。
如果说前面的乡试、会试,考的是真才实学。
那么殿试更重要的则是胆识和气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着景帝和满朝文武的面答题,压力不可谓不大。
一场考试下来,不少考生后背都汗湿了。
殿试是当堂阅卷,由主考官们筛选出十份最优秀的答卷,而后才递交到景帝的手中。
“这一届的科举倒是出了不少好苗子。”
景帝翻阅着手里的答卷,笑着感叹。
“太子,你也看看。”
他说着便示意身边的宫人将答卷送到萧元绍的手中。
萧元绍细细看过后,笑着道,“依儿臣之见,这几名考生的答卷倒是颇为出众,不过谁是状元,谁是探花,还得看父皇的评判了。”
他说着便抽出其中三份试卷,递到了景帝的案前。
“看来太子与朕的看法一致。”
景帝看着案上的试卷,眼中的笑意更深了,“不过该点谁为状元,朕倒是有些为难了。”
他拿起其中两张答卷比对,一时不能确定,于是看向了罗文州。
“罗爱卿,你帮朕挑挑。”
罗文州连忙上前接过,看见其中一张字迹颇为熟悉的答卷,忍不住勾了勾嘴角。
“微臣也分不出高下,还请陛下圣裁!”
作为朝堂上屹立不倒的老臣,他怎么可能去抢景帝的风头。
“你呀你,老狐狸!”
景帝笑骂了一句,心情却极为不错。
他撕开了卷首的封条,看见其中一个名字的时候,眼眸中带着惊喜。
沉吟片刻后,才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名次。
“李侍郎,你来宣读结果吧!”
“是,陛下。”
李怀远上前接过纸张,而后向着在场众人宣读。
“景和六年殿试,一甲第三名,孟行。”
“一甲第二名,阮易之。”
“一甲第一名,寒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