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王达安在未庄的所见所闻(上)

时间匆匆而过。

一天后,风尘仆仆的王达安出现在未庄几公里外。

他背着一个包裹,脸面上多了一些胡茬,在包裹与后背之间插着一柄无鞘长刀,刀刃修长,刀锋上还沾着一些没有洗干净的锈迹,看起来像是鲜血的残留。

常用于握刀的右手虽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但是指甲缝隙里还残留着一些发黑的污渍。

他左手无力地垂在身侧,手臂用白布包裹,似乎是受过伤。

这时任何人看见他,都不会说他是个斯文的学生,反而更可能认为他是大名鼎鼎的西北刀客。

来未庄也不像是寻找同窗好友,而是来寻仇的复仇者……

爬上一个不高的坡,王达安向前观望,已经能远远地看到前面高低错落的房屋。

他现在心中既激动,又有点担忧。

激动的是,终于快要到未庄了。

天知道他单人从粤城跨山越岭,星夜赶路来到未庄有多辛苦……

担忧的则是夏瑜的安全。

被派去粤城送信的人只说是未庄的赵家给钱,让他送出去的,丝毫不提夏瑜。

初看到信时,王达安两人都只为信里展示的新颖又深邃的英吉利革命史而感到震撼和兴奋。

但是当他在赶路途中,忽然想到,夏瑜为什么不敢暴露自己,而要用一个什么赵家的名头寄信?

想到了这一点,他就一直为夏瑜的安危担忧。

所以这一路走来,除了问路和必要的休息之外,他几乎没有任何停歇。

当年,在日留学时,他们三人中,就夏瑜身上的书生气最多,体质最弱。

这与后天锻炼有关,也与家庭环境有关。

他与何怀德一样,有充足的营养补充,所以自小就养成了健壮的体魄,还被夏瑜开玩笑说成是野蛮人。

而夏瑜则没有那么好的环境

后面虽然被他与何怀德带动着,一起锻炼身体,做了一阵野蛮人,可是时间不长,不足以让夏瑜也变得“野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