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息,王恢便兴冲冲地打扫起了房间。
他把房间打扫好,继续休息了一段时间,到下午时房门忽然被一个士兵敲开,告诉他说徐先生找他。
王恢不敢耽搁,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长袍,就跟着士兵走出了门。
在路上时,他还敢和徐真天南地北的开玩笑,但是这时再见到徐真,他却不由自主地变得拘谨起来,在徐真的示意下,才敢在徐真的对面坐下。
徐真将手上的书籍放到一边,对王恢笑道:“县城有个任务,一直缺少一个合适的人才,夏特派员物色了几人都感觉不大放心。”
“离开未庄之前,夏特派员说,他很放心你,认为你是完成这任务的不二人选。”
王恢连忙站起身,对徐真表态道:“不管夏特派员需要做什么,只要说一声,我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报答夏特派员的知遇之恩!”
看到县衙的情况后,他更为迫切地搭上夏瑜的船,心中对于夏瑜的赏识,也更为激动。
“这里有几封信。”徐真把桌上的几封书信推开王恢,“你看看信里面的用语和格式有没有错误,如果有的话,你就和我说。”
这信是经过沟通后,李县令亲笔所写,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自然要让“专业人士”看一看。
王恢不大明白徐真的意思。
为什么要他检查用语和格式的错误?
他不能理解,但也不敢多问,拿起信就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
看完第一封信之后,他小心地放下信件,对徐真讨好地笑道:“写信的书法遒劲有力,已经有了大家之风。”
徐真笑而不语。
王恢拿起了第二封信。
看完之后,他的神色有些迟疑,遂把信又看了一遍,最后对徐真说道:“这信……这里,有个典故似乎用得不对。”
徐真不动声色地问道:“哪里用得不对?”
王恢把信放到桌子上,指着某一处,说道:“此处的‘盲人骑瞎马’用得不当。”
徐真看向信件。
那位李县令在那里写的是自己近来在底下人与各种事务的驱使下,整日忙碌,便如“盲人骑瞎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连写这封信也是赶时间写的,故而信中用语可能不太恰当,不能表达他对朋友想念的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