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杂交小麦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在李向明的带领下,他们将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向明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忙碌地穿梭于中原地区的各个公社和农田。
他们组织了一场场技术培训会,向农民们传授杂交小麦的种植技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向明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忙碌地穿梭于中原地区的各个公社和农田。
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甚至农户的家中,只为将杂交小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
他们组织了一场场技术培训会,会场有时是公社的大会议室,有时是村里的小学教室,有时甚至是露天的田间地头。
不管场地如何,只要能容纳下热情的农民们,就是他们理想的课堂。
在培训会上,李向明总是亲自上阵,站在讲台前,用他那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农民们讲解杂交小麦的种种知识。
他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有的只是贴近农民生活、易于理解的话语。
他从杂交小麦的生长习性讲起,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农民们明白这种小麦为何能在同样的土地上带来更多的收获。
他说杂交小麦就像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潜力。
它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叶片宽大,能够进行更充分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能量;麦穗硕大,籽粒饱满,能够孕育出更多的生命。
他告诉农民们,杂交小麦之所以高产,是因为它集中了多个优良基因,就像一个家族中的优秀子孙,继承了长辈们的优良品质,自然能够出类拔萃。
他指着麦穗模型,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从播种到发芽,再到抽穗、灌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就像养育一个孩子,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他说播种就像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施足底肥,为小麦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发芽就像孩子开始学走路,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破除板结,让幼苗顺利出土;抽穗就像孩子进入青春期,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要合理追肥、灌溉,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灌浆就像孩子长身体,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要防治病虫害,保护好叶片,让小麦能够顺利地将养分转化为籽粒。
讲到播种要点时,李向明更是细致入微。
他强调播种深度要适中,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就像给小麦盖被子,太厚了它喘不过气,太薄了又容易受冻。
他告诉大家,播种深度一般在3到5厘米之间,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墒情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