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活动的第三天,会场内气氛热烈,一场关于小麦种植技术的讨论会正在进行。李向明坐在前排,正专注地听着台上一位专家的分享。他的眼神专注而平静,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打断了台上的讲解:“我觉得你们都说得不够全面!我研究的‘东北一号’小麦,才是真正的高产稳产品种!”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会场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从后排站了起来,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袖口微微卷起,露出黝黑的皮肤。他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中透着一股子倔强和自信。他正是来自东北的农业专家赵铁柱。
李向明微微皱眉,他认出了赵铁柱——这位在农业界小有名气的专家,以性格豪爽、行事果断着称。他放下笔记本,微微侧身,目光平静地看向赵铁柱。
赵铁柱大步走上前,站在讲台边,双手叉腰,环视全场,语气中带着一丝挑衅:“我研究的‘东北一号’,产量比普通小麦高了不止一倍,而且抗寒、抗旱能力极强。相比之下,杂交小麦虽然也有优势,但在东北地区,效果并不理想。”
李向明听到这里,眉头微微舒展,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赵铁柱的话并非全无道理,但杂交小麦的优势也不容忽视。他站起身,缓缓走向讲台,语气平和但有力:“赵专家,您说的‘东北一号’确实有它的优势,但杂交小麦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在抗病虫害方面,杂交小麦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而且,杂交小麦的适应性很强,经过改良后,也能在东北地区取得很好的效果。”
赵铁柱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他冷笑一声:“适应性?那也只是理论上的说法。我亲眼看到过杂交小麦在东北的试验田里,因为不耐寒而大面积减产。你们所谓的‘抗病虫害’,在东北的低温环境下,根本发挥不出来!”
李向明的脸色微微一沉,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语气依然平静:“赵专家,您说的情况我了解。但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杂交小麦在南方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也在不断改进,让它更适合北方的气候。比如我们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和增加覆盖物,已经有效缓解了低温对杂交小麦的影响。”
赵铁柱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显然没想到李向明会如此冷静地回应。他瞪大眼睛,声音提高了几分:“那也只是权宜之计!我的‘东北一号’才是最适合东北的品种!你们的杂交小麦,根本比不上!”
李向明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从容和自信:“赵专家,农业技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杂交小麦和‘东北一号’各有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取长补短。比如,我们可以将‘东北一号’的抗寒特性引入杂交小麦的育种中,让杂交小麦更适合北方的气候。”
赵铁柱愣了一下,他显然没想到李向明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但很快又恢复了自信:“哼,说得倒是轻松。不过,如果你真能解决杂交小麦在东北的低温问题,我倒是可以考虑合作。”
李向明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我会努力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场激烈的争论吸引住了。赵铁柱和李向明的对话,就像两股不同的力量在碰撞,但最终却似乎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李向明和赵铁柱对视片刻,气氛略显尴尬。赵铁柱率先打破沉默,他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不甘,又似乎有些松动。
“李厂长,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赵铁柱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点头,“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要真想让杂交小麦在东北站稳脚跟,还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李向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坚定:“赵专家,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已经在东北的几个试验田里做了初步尝试,效果还不错。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实践来证明。”
赵铁柱听后,微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哦?那倒要看看你们是怎么做的。”
李向明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递给赵铁柱:“这是我们最近在东北试验田的一些数据和改进措施。比如,我们采用了双层覆盖法,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同时,我们调整了播种时间,避开了最寒冷的时期。”
赵铁柱接过纸,仔细查看起来。他的眼神逐渐变得严肃,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考什么。李向明站在一旁,耐心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过了片刻,赵铁柱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认可:“你们的这些方法,确实有点门道。不过,东北的气候复杂多变,这些措施能不能长期有效,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向明微微一笑:“赵专家说得对。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如果能和您合作,我相信我们能更快地找到适合东北的种植方案。”
赵铁柱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权衡利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不过,我也会全程监督,要是发现有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
李向明伸出手,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赵专家,我相信合作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希望我们能共同为东北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
赵铁柱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出手,与李向明紧紧握在一起。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李向明的认可,也有对自己研究的坚持。
“希望你们别让我失望。”赵铁柱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但眼神已经缓和了许多。
李向明微微一笑:“放心,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两人握手的瞬间,会场内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周围的农业工作者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似乎对这场争论的结果感到意外。
李向明和赵铁柱的对话,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
而最终,他们都选择了合作,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李向明收回手,微微整理了一下衣服,眼神中透着一丝坚定。
交流会的最后一天,会场内的气氛显得有些轻松,与会人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着这几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