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庙祝上任与人间王朝的枢纽

我是仙 历史里吹吹风 2918 字 3个月前

报一个堇州晴,胤州雨,

江晁觉得那就更好了。

又过了几天。

各个县社庙的庙祝们已经要出发了。

这一次的社庙无需天工来建,只要龙和鬼神将神像送过去安装好,便可以了。

因为各个郡县的道门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全力腾出一座座屋宅,主动修建起了他们的社庙,生怕被人给抢走了。

而且,许多社庙本来就是现成的,根本就无须去建,修缮扩建一下便可以了。

所以将庙祝安排好之后,基本就能够启动了,等到基站和无人机到位之后,二州地图和信号覆盖就相当于基本完成了。

望舒抬起了荧幕的下框,从里面探出头来。

“要不要看一看庙祝上任的画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庙祝都是江晁和望舒手下的员工。

亦或者可以用这个时代的情况来描述,像是天子麾下管理地方的县令。

麾下的“一方县令”上任了,作为最高领导的云中君虽然因为惫懒不能前去相送,目送一下也是应该的。

江晁想了想,终于放下了手上的游戏手柄。

“那就把画面传过来吧!”

望舒:“好的,马上为您转接。”

道门的最高直属领导人,翱翔于九天之踏于青冥之上的云中君,投下了他的目光。

——

西河县社庙前。

道门各个法脉的道人排列成几排,分别站立在一座道坛之下。

众道人穿着深色道袍头戴冠巾,毕恭毕敬地望向大殿内端坐的金属神像,那可是神巫亲自以点石成金术制造出来的金身法相。

匆匆赶来观礼的各派道人和所带来的道童密密麻麻地围在周围,加上前来凑热闹的百姓,此刻社庙前看上去被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社庙。

互相之间也是有所不同的。

西河县在凡间是个破落地方,念出名字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县令也是个芝麻粒大小的官,至少在鹿城和京都里的人眼中是如此。

但是在山川地神系统之中却要反过来了,西河县的社庙在这个体系之中就像是都城,社庙供奉的地神类似于京尹。

因此各地的社庙将要赴任的庙祝聚集在这里,进行上任前的典仪,也算是理所应当。

而且昔日在普通社庙之中便可以完成的系统注册登录程序,这一次也都被集中安排在西河县社庙。

人群中。

许多新庙祝此时此刻想起当初来的时候,当真是泪流满面。

“云真道发迹了,竟然和上古真仙结缘,这一次我派尔等过去,便是要学会那云真道的秘法真诀,《云真阴阳大道斋醮神典》。”

“不教,你不会偷学么?”“过去之后好好看,有什么有用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听到的话也都给我好好记录下来,莫要遗漏了。”

“他们还能杀了你么,都出身于道门,云真道的祖师爷当初和我们……”

“嗯,听说那阴阳老道是有些疯癫,还喜欢劝人服他那炼的什么毒丹,性格乖僻怪异,此去是有些风险。”

“若是真死了,也没关系,我和各大门派会抬着你的尸体,堵在那云真道的门口,大声斥责他们的,定要让那老道交出《云真阴阳大道斋醮神典》,若是学会了真法秘诀,我派往后边会将你的画像挂在墙上,不会忘记你的。”

“你说为师一开始就是做这种打算,胡说,为师怎么会这么做呢,你可是我的亲传弟子,以后还等着你传承道脉呢,这一次派你过去,那是给你身上加一些担子,不然往后吾这一脉的千斤重担尔如何能担负得起?”

就这样,他们这批人雄赳赳气昂昂地上路了。

上路的时候,各派道主还备酒送行。

只是饮下的时候很不是滋味。

总感觉像是断头酒。

此时此刻,谁也没有想到,当初派出去紫云峰云真道上的“细作”。

嗯,一群“密探”,不对,应该算是求道者吧!

如今摇身一变,竟然成了镇守一方的庙祝。

他们虽然最后也没能偷学到那云真道的大道玄典《云真阴阳大道斋醮神典》,但是却一跃直接学会了法术,不用什么神典便直接可与鬼神相通。

法坛之前,众道人唏嘘不已。

“总算是熬出头来了。”

估计当初派他们来这里的那群道人,此刻已经羡慕得跳脚了吧!

时辰到了。

阴阳、鳌、鹤三道人穿着三套明显和普通道人不一样的道袍出场了。

三人并排而走,威势直接震慑住了所有道人,让道人们纷纷低头。

不知何时,当初蹲在衙门口被刘虎一声呵斥吓得灰溜溜逃走,在神峰云壁之下被吓得如病猫抽搐的道人,从上不得台面也变成了他人不可直视的真人了。

最后,三人登上法坛。

“开坛,做法,迎神。”

“念到法号之人,上前拜神,莫要左顾右盼,莫要……”

阴阳道人没有说话,鳌道人中气十足的对着下面呼来喝去,说明了接下来的典仪所要遵守的规范,还有注意的事项。

随着乐声响起,道人们念诵着迎神的经文和咒语,社庙前高大的线香燃烧化为滚滚青烟,浓郁的香味更加重了典仪的氛围。

一个个道人按照规范小心翼翼地上前,拜倒在地神望山公的金属神像下,感受着那神灵的注视,在激动和惶恐不安之中,名录地神系统。

整个过程持续了很久,许多人最后被晒得衣服都湿透了,但是最后还是坚持着地完成典仪,拿到了自己的庙祝之位。

最后。

所有庙祝齐聚于法坛之下,阴阳老道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秘术大典,分发给了下面的众庙祝。

正是《云真阴阳大道斋醮神典》,里面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