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小儿之见,天下学问谁提了就是谁的吗?道本自然,存乎天地,又能被谁拥有?后世之人大多愚痴,岂不知哪有什么诸子百家,儒家不讲法还是法家不讲德呢?老庄鄙视礼义岂是真的无德?孔孟重视秩序难道是看不见大道?各有侧重罢了。道恒不变,人难窥全貌,化而为万物,无所不包,哪有什么边界又哪有什么固定的形式呢?

儒学作为道的一种形式变化,被庸人妄解被奸人利用,跟不上时代变成了死物,但也不影响其中本有的浩然之气和天地正道。”

“父亲,我不太懂。”

“以后会懂的,你就按你所悟去学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一境界已是不易了,另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此确为修身之要,身修则自然家齐,这些还是要学的。至于治国平天下,呵,你自己看着办吧。”

“父亲,您说学派没有界限,知识没有边界,都是道的不同体现,可是又为什么说腐儒呢?这不就是分别吗?”

“知识没有边界但是语言有啊,语不能尽意,但毕竟要用语言来描述,而语言一旦描述了就会使得意境自然塌缩,散失了韵味,所以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啊。

庄子也说古书即为糟粕,不是说书是糟粕,而是要我们通过实践去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领悟了意境文字也就不必要了。

《周易》也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易有象理数,卦象本无言语赘述,可包罗万象穷尽天下所有道理,但常人浮躁用巧,被欲望所束缚被执念所固定,无法把握象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孔子作传阐发卦象所显示的道理,虽然道理宽博广大,但也限定了象的内涵,后人按照易穷尽心血推数算卜,也只是用了易的一小部分功能罢了。

只要用智巧但凡用言语,都已经失去了事物本来面目。

我不认同有什么儒家,但我毕竟要用一个词来描述我要说的意思,暂且就把我要代指的那个内容称为儒家这个名字罢了,而儒家很多道理虽然都没问题,但妄图把所有的道理都通过规矩确定下来,是违背自然本义的,阻碍了事物自然的变化,这就是说他们腐朽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不确定下来不就很乱吗?您最近老是跟我说我听不懂的东西,您一直说让我自己感悟,可我该怎么感悟呢?”

“古时文字本就是画,一个字就能代表一段场景、一个行为或者一种思想,今人文字渐渐变成了固定的扁平意义,所以读古书必然要多用意会,感悟文字背后所含意境,做到融会贯通。

另外昨天给你说的立志之说你也要记住,往后如果你资质愚钝,则言必称古文必引经,信一家以立命就好,若你聪而明,则可细细体会各家道、理、情、性、命、气、心之学,融汇之后再忘掉,自然得窥真理。”

“您最近是不是太急了,说了太多我不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