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三章 灭蕃之战(二)

兰陵风流 君朝西 2725 字 2个月前

又一位万户领主道:“大王要早做打算呀。唐人擅攻坚城,咱们多日困守,城墙已破损,越守下去,死的人越多。我青唐勇士,是高原上的鹰,这墙里不是咱们的战场啊。”

格桑达玛信任的妻弟也劝他,“大王,还是弃城吧。羌塘这么辽阔,往西尽可以有地方去。只要有部族有人口,养个十几年,咱们又能卷土重来。何必在这那曲城内困死?只要有大王在,咱们青唐就在。”

格桑达玛脸色青白不定,时而踌躇,时而眼冒凶光,心中难决。

此时出城的吐蕃骑兵已经被唐军三面骑兵杀得损伤过半,不得不退回南门。

攻城的步兵也已经逼近城下,从巢车横架踏板到城垛上,一个接一个跃上城头,与守兵肉搏厮杀。唐军个个如虎似狼,而城上的守兵却士气低落,全靠着一股韧劲支撑着,但这股韧劲不知道何时就会崩断,到那时或许就会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般,崩塌下去。

眼见情况危急,僚属们又纷纷劝说起来:“大王,不能犹豫了!”“再拖下去就迟了!”“大王,快下决断吧!”

还是桑日顿珠一句话击中格桑达玛心坎,“唐军大举进攻,逻些那边肯定不轻松,或许过不了多久,就与大王难兄难弟了。大王若早据了西边,以后复兴,就占了优势。”

他说的“西边”是指象雄。青唐和逻些都在吐蕃偏东部,它们的西边是更广阔的高原,占了吐蕃大半的地方。从那曲西去一千里,翻过耸立在羌塘草原上的大羌雪山,就是象雄的地域。因为地形和气候比不上东部,部族和人口要少得多,还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区,对于躲避唐军却是极有利的。

格桑达玛一向认为自己比兄长强,所以同他争位,当然更看不起他那两个侄子——如果他的青唐守不住,难道那两个怂货还能守住逻些?哼,迟早要逃!要么南去雅隆,要么西去象雄。他若先去了象雄,无论丹巴、俄松去雅隆或象雄,他都先了一步,以后复国也是他的势大。总不成他在这边和唐军死磕,最后便宜了两个怂货侄子吧!

想到这里,格桑达玛立刻不犹豫了,吩咐左右各回各部,赶紧收拾东西跑路。

这跑路当然不能跑得大张旗鼓,城头上还需要人抵挡唐军,能跟他走的当然是亲信部属,那些老弱病残的就丢了,还有一部分勇士也要心痛舍弃,总不能指望那些老弱病残抵挡住唐军的攻城和追击。

那曲城里的领主们早在两日前守城危急时就存了跑路的心思,暗地里都收拾了行装悄悄装车,格桑达玛的妻子儿女们也不例外,只是瞒着他一人。弃城的命令下达后,很快一队队马车就在各家亲兵的护卫下,往南城驰去。

格桑达玛去南城扎嘎寺见德贡大上师,劝说僧门一起西去象雄。

钵教可是从古早的象雄王国起源的,比他们吐蕃王朝的历史还久远,他若去象雄,就要防着钵教的刺杀,扯上僧门一起,就多了一个护身符。如果僧门不和他同进退,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改信钵教。

他们吐蕃人原就是信钵教的,只因从松赞干布起开始倡佛,经过数代赞普扶持,与钵教势力对抗,佛教才在吐蕃兴盛起来。如果因时势所逼要改信钵教,那也是“幡然悔悟”回归祖宗信仰,有改信的说头。只不过,要让钵教接纳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利益罢了。

格桑达玛最终没有说动德贡大上师,他拒绝了西去之议。

格桑达玛失望的走了。德贡大上师的徒弟不解,“师傅为何拒绝青唐王呢?”西去不好吗?总比重新扶持一个势力好。

德贡大上师眼也不抬的吩咐旁边一直瞑目似睡的护寺法师:“让所有僧人从地道出城。”那护寺法师睁开眼皮,向他合什一礼,起身便去。德贡大上师这才看向自己的徒弟,声音冷淡的道:“你当他们走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