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邱玉玲的坚持下,给武市,甚至下面的县公社,都争取到了招工名额。
要知道,农民成为工人,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她的这一举措,实实在在的帮助了一小部分乡党实现了当下的跨越阶级。
因着化肥厂的一线工种,几乎算得上重体力劳动了,就要求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化肥厂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
而且这部分的工作可能涉及到高温、高压、粉尘等环境因素,以及一定的体力劳动,所以需要工人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
这些人只要政治成分良好,思想表现积极,就没什么更多的要求了。
其次是一些技术工种,如钳工、电工、焊工等,要求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或者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证书或操作经验,以便能够快速上手工作。
这部分生产岗位、技术岗位,虽然不一定要求有工作经验,但有工厂、车间工作经历或者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会优先考虑,因为他们对劳动生产有一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这就又绕回邱玉玲一开始的铺垫情况了。
枣花初期,她招用过大量临时工,当时是生产需要,也是为了帮乡亲们留个履历。
这部分人多少都有点儿手艺活,并且在工厂干过,甚至不占用她要到的招工名额,直接报名参招即可。
几番磋商后,终于拟定了章程。
邱玉玲带着为武市要到的二百个名额回去,这二百个招工名额里面,她又强硬的为民县争取到了一百个,剩下的两个县才各分到五十个名额。
其实这已然不少了,如果不是因为邱玉玲的重大贡献,也不会拿到这么多可以农转工的名额。
她回去后,下头直接沸腾了。
市委县委各自传达了政令,后面再由各公社带回各大队。
民间甚至把她私底下喊为钦差大人!
对这些吃口白面尚且当成奢侈的社员来说,一脚跨到了省会城市,和一步登天有什么区别?!
一时间,求到邱建设门上的人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