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雷公听得入迷,连连点头:“师父,您这比喻,绝了!那咱得怎么修这暖气管道呢?”

黄帝说:“修暖气管道嘛,咱们中医有招儿!比如针灸,你得找准穴位,就像找到暖气的阀门一样。三阳经里,手阳明大肠经有个穴位叫‘合谷’,脚阳明胃经有个‘足三里’,这些可都是调节阳气的大穴,相当于暖气系统的总开关。用对了方法,刺激这些穴位,就能让阳气顺畅起来,身体自然就舒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啊,草药也是好帮手。比如人参,那可是补气圣品,相当于给暖气系统加个强力泵;而黄连呢,清热解毒,就像给暖气系统装个散热片,防止过热。这两味药,一补一清,就是咱们中医的智慧所在。”

雷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科打诨:“师父,您这一说,我感觉自己快成暖气工了,专治各种暖气不热、过热的问题!”

黄帝被逗乐了:“哈哈,你小子,倒是挺有悟性。记住,医学之道,博大精深,又贴近生活。你不仅要学会治病救人,更要懂得预防,让大伙儿都健健康康的,这才是咱们中医的真正使命。”

“至于《阴阳传》,那是需要你慢慢去领悟的,里面包含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等你医术精进,自然会有更深的体会。”

雷公他一脸好奇地问黄帝:“老大,您老是说‘三阳莫当’,这词儿听着就霸气侧漏,到底是个啥意思,给咱解释解释呗?”

黄帝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整个宇宙的智慧:“雷公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三阳莫当’,说的可不是谁能在阳光下站多久不晒黑那么简单。它啊,是中医里一个深奥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还有足太阳膀胱经,这三条阳气最盛的经络,如果它们不按常理出牌,同时‘火力全开’,那就像暴风雨突然来袭,不得了啦!”

黄帝接着说:“你想啊,这三阳经要是并驾齐驱,一股脑儿地往上冲,直冲头顶,那脑袋能受得了吗?轻则头疼脑热,重则可能就是中风偏瘫之类的‘巅疾’了。而如果它们一股脑儿地往下窜,影响到了下焦,比如肾啊、膀胱啊,那可能就会导致尿频、尿失禁这些‘漏病’,尴尬得不行。”

“而且啊,这种三阳并至的情况,它不按套路出牌,外面看不出什么预兆,里面呢,也是一团乱麻,没有个正经的规律可循。诊断起来,既不像外感病那样有明显的寒热表现,也不像内伤病那样有固定的脏腑受损。所以啊,咱们得靠书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仔细分辨,这就是‘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的意思了。”

说到这里,黄帝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给雷公消化的时间,然后又笑眯眯地说:“不过嘛,你也别太担心,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只要咱们掌握了其中的门道,再复杂的病情也能找到应对之策。”

为了让读者们更能get到这个点,咱们再来个现代版的“医理小剧场”:

想象一下,你体内的三阳经就像是三条充满活力的河流,平时它们各自流淌,相安无事。但有一天,这三条河突然接到了“紧急集合”的命令,一股脑儿地往一个方向狂奔。如果它们往上冲,就像是三个熊孩子同时打开了水龙头,直接往你脑袋上冲水,那滋味,酸爽吧?要是往下冲呢,就像是家里的下水道突然失控,哗哗地往外漏水,你说尴尬不尴尬?

但别急,中医有招!咱们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方式,来引导这些“失控的河流”回归正轨。比如,对于三阳经并至导致的头疼,咱们可以针灸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后溪穴(就在手掌小指侧,握拳时第五掌指关节后的凹陷处),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水龙头开关”,能帮你调节头部的气血流通。

再来说说中药,咱们可以来个“三阳调和汤”的创意配方取黄芪30克补气固表,白芍15克柔肝止痛,加上川芎10克活血行气,还有天麻10克平肝熄风。这四味药,就像是一支精干的维修队,能帮你修复三阳经“暴走”后留下的“战场”,让身体重新回到和谐的状态。

咱们再聊聊脉象。三阳并至的时候,脉象可能会显得既浮又数,就像是海浪汹涌,没有片刻安宁。这时候,咱们得静下心来,仔细感受那脉象中的微妙变化,就像是在听一首复杂多变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藏着身体的秘密。

雷公一开口就是那么一股子谦虚劲儿:“哎呀,陛下,我这医术啊,也就勉强算个疏通调理的小能手,说白了就是给病情讲讲理,说说我的看法。” 皇帝陛下一听,乐了,说:“好你个雷公,咱们就来聊聊这人体里的大学问吧。你知道不,那三阳经啊,就像是身体里的超级阳光大道,火力全开,正能量满满。可要是这三股子阳气一股脑儿地聚在一块儿,嘿,那就热闹了,跟放鞭炮似的,嘭的一声,人就给惊着了。这病来得快,去得也猛,就像夏天的雷阵雨,九窍都像是被堵上了似的,阳气满得都快溢出来了,喉咙干得能冒烟,喝水都不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