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更绝的是,这阳气要是跟阴气掐上了架,上下乱窜,没个定数,轻的呢,就是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咱们现代人叫它‘肠胃不适’嘛。这三阳经啊,要是直接冲到了心脏这位大佬的地盘,嘿,那人啊,坐着都费劲,躺下反而舒坦些,感觉整个身体都归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这儿,黄帝陛下话锋一转,变得深沉起来:“雷公啊,你说咱们这三阳经的病,不仅仅是治身体那么简单,它还能让我们窥见天地的奥秘,知道阴阳如何平衡,怎么顺应四季变化,甚至和五行学说都扯得上关系。这可是门大学问啊!”

雷公一听,赶紧正色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咱们就拿三阳经的病来说道说道。您想啊,现在咱们不讲穴位、方剂、脉象那些高深莫测的,咱用大白话给您捋一捋。”

“就说这穴位吧,三阳经上的穴位,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一个个都是调节身体机能的小能手。比如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现代人叫它‘虎口’,一按下去,感冒头痛都能缓解不少,感觉就像是给身体按了个重启键。咱们现代人压力大,没事儿多揉揉这些穴位,比喝啥提神饮料都管用。”

“再来说说方剂,古时候的药方啊,那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比如治疗阳明经热的‘白虎汤’,听起来就霸气侧漏吧?其实就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这四味药。石膏清热泻火,知母滋阴润燥,甘草调和药性,粳米养胃生津,四者合力,就像是给身体来了一场清凉的夏日雨,那叫一个舒爽。换算成现代计量,大概就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一撮(这个嘛,根据个人口味和饭量调整哈)。”

黄帝说:“哎,小子,你得记住了,说话得分场合,明面上说的话得直白,暗地里的事儿就得心里有数,别瞎嚷嚷。来来来,坐好了,我给你上一课,这可是医学界的‘至道’秘籍哦!”

雷公一听,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心想:“哇塞,师父这是要传授武林秘籍的节奏啊!”于是,他赶紧正襟危坐,准备洗耳恭听。

黄帝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你小子啊,要是学了我的东西,却不懂其中的奥妙,胡乱传授,那可是要误人子弟的。所以,我得先给你讲讲这医学里的精髓。你知道吗?人要是病了,五脏六腑受了伤,那筋骨就像被风干的腊肉,一天天消瘦下去。这时候,你说话得注意,得把病情说得明明白白,别含糊其辞,不然啊,这世上想学真本事的人,怕是要被你给带偏了。”

说到这里,黄帝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特别是肾这个部位,那可是人体的根本,要是它快不行了,人就像那快落山的太阳,一天不如一天,有气无力,连出门走两步都费劲,更别说处理什么人际关系了,整个就是‘宅’在家里,懒得动弹。”

听到这,雷公心里那个急啊,连忙追问:“师父,那这可咋整?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救救急?”

黄帝微微一笑,仿佛看穿了雷公的心思,慢悠悠地说:“别急,我这不正要说嘛。首先,得从日常调养做起,饮食均衡,少熬夜,多晒太阳,这都是免费的‘药方’。至于药物嘛,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六味地黄丸,那可是补肾的经典方子。”

“六味地黄丸?听起来像是个甜品名儿。”雷公打趣道。

黄帝笑得更欢了:“哈哈,你小子真会开玩笑。这六味地黄丸啊,可不是吃的甜品,它是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这六味药材精心配制而成。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养肝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这三味药是补的;而泽泻利湿泄浊,茯苓健脾渗湿,丹皮清热凉血,这三味药则是泻的,一补一泻,恰到好处,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哦,原来如此,那这些药材各要多少量呢?”雷公听得津津有味,连忙追问。

“嗯,一般来说,熟地黄用24克,山萸肉和山药各用12克,泽泻、茯苓、丹皮则各用9克。当然,具体用量还得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调整,这就是中医的灵活性所在。”黄帝解释道。

“师父,您这课讲得真是太生动了,我算是开了眼了!”雷公一脸崇拜地看着黄帝。

“哈哈,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医的博大精深,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完的。你要记住,医者父母心,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准确诊断,才能开出对症的药方。”黄帝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