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西逃青羊宫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3025 字 7天前

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秦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李商隐《马嵬二首·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哪里舍得真的要将杨贵妃赐死,安排替身缢死,密令派送杨贵妃暗夜出逃,逃至罗江大霍山白马关后山宝峰山余家庵(今宝峰寺)隐姓埋名削发为尼。与此同时。

诗人暗示杨贵妃的坟墓中空无一人。作者前面章节中交待过,侍女服道士赐不死之药潜杨贵妃上吊而亡,高力士安派太监弄了两处坟墓,杨贵妃的墓前立了一块木牌子,高力士亲书,

唐玄宗李隆基率千余人逃经罗江,高力士告诉他,贵妃娘娘已被江浩然来的剑南监军副使胡姬已秘密安顿好在附近山中,唐玄宗李隆基。

在罗江北城门,恰逢蜀中文武百官闻讯前来迎驾,唐玄宗李隆基惊魂甫定。此地因朝觐圣上而命名“朝圣村”。后为纪念在此朝拜天子而修筑庙宇“朝天寺”。

害怕夜长梦多,最后仓惶逃至成都,唐玄宗李隆基如此狼狈不堪,但鉴于皇帝身份,这段逃难经历,被美其名曰“西巡幸蜀(四川)”、“驻跸南京(指成都)”。

幸蜀避祸,唐玄宗李隆基居住在成都青羊宫(当时名称玄中观),作为大唐唐玄宗行宫。

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包括二仙庵和送仙桥、望仙桥、迎仙桥,是金沙时期古蜀开明王东郊春祭太阳神的祭祀圣地。传说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时,曾留话:“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在华夏大地的西南一隅,成都平原犹如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青羊宫,恰似一颗镶嵌其中的璀璨宝石,闪耀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青羊宫的前身玄中观,兴建于唐朝初年。彼时的成都,已有更为悠久的严真观、通真宫,然岁月的长河无情地将它们冲刷,如今已难觅其踪。而青城山一带的宫观,如真武宫(祖师殿)、上清宫、上皇观、中皇观、丈人观等,早在两晋天师道兴盛时期便已初现端倪,宛如繁星点点,点缀在道教文化的浩瀚星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光流转,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来临。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在安史之乱的战火纷飞中,如一只惊弓之鸟,仓皇逃往成都。已届七旬的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在成都居住了一年有余。他的心中,对儿子肃宗李亨擅自登位一事,自是郁闷不已。想当年,他也曾是雄姿英发,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如今却落得个避难他乡的境地。大慈寺,这座由他亲自下令扩建,并邀请着名新罗僧人无相禅师规划扩建工程,还亲手书写匾额“大圣慈寺”悬于山门的寺院,成为了他在成都的行宫。在他居住的那段时间里,大慈寺或许是他心灵的慰藉之所,那宏伟的建筑、庄严的佛像,仿佛能暂时让他忘却尘世的烦恼。从唐中期跨越两宋近五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大慈寺一直是成都乃至整个巴蜀规模最大的寺院,这或许与喜好奢华的唐玄宗曾在此居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玄宗一生热衷修道,然而他却并未选择道观作为行宫。或许是当时的道观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容纳他的随行人员与皇家仪仗;又或许是道观往往位于城外郊区,交通不便,如玄中观,其位置已算城外郊区,周围恰似一幅田园画卷,虽有宁静之美,却不利于处理政务与日常起居。

岁月悠悠,百余年后,唐朝再次陷入动荡。唐僖宗李儇即位初期,乾符元年(公元 874 年),唐末大起义的烽火熊熊燃起。黄巢义军如汹涌的潮水,迅速蔓延,占领东都洛阳后,更是马不停蹄地向潼关进攻。那守关将领,竟如当年玄宗时期面对安史之乱时的守将一般,望风而逃。神策军中尉田令孜,被僖宗称为“阿父”的大宦官,眼见京师难保,便挟持着年仅十九岁的僖宗,带着皇子、嫔妃以及御林军数百骑,以出幸山南之名,仓皇出逃。这一幕,恰似当年唐玄宗的仓皇南奔,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演。文武群臣大多还被蒙在鼓里,当黄巢义军攻入长安时,来不及逃离的宰相卢瑑、崔沆,仆射于琮,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等皆惨遭厄运,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