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联军内乱
孙刘联军,这支曾在赤壁之战中让曹军铩羽而归的强大军事力量,如今却因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如同一座看似坚固却已出现裂痕的大厦,摇摇欲坠。
自曹操在荆州战略调整、加强防御后,孙权和刘备虽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联盟,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潮涌动。荆州,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犹如一块巨大的蛋糕,让双方在合作的同时,心中都有着各自的盘算。
刘备,这位以仁德之名行世的诸侯,在荆州的势力如野草般迅速蔓延。他先是通过种种手段拉拢当地的世家大族,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这些世家大族为刘备提供了充足的钱粮和人力,使得刘备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刘备又以荆州为据点,积极向周边地区拓展势力,他的仁义之名在民间传颂,吸引了大量百姓前来归附。
然而,刘备势力的扩张却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孙权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吴出力甚多,在荆州的利益分配上,自己理应占据主导。但如今刘备的发展势头迅猛,大有将荆州据为己有的态势,这让孙权如鲠在喉。
孙权阵营中的将领们,也对刘备的行为愤愤不平。其中,以吕蒙等人为首的一些将领,他们对东吴忠心耿耿,对荆州的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吕蒙看着刘备在荆州的一举一动,心中的忧虑与日俱增。他深知,荆州若被刘备完全掌控,东吴将失去重要的战略屏障,长江防线也将出现巨大漏洞。
在一次东吴的军事会议上,吕蒙慷慨陈词:“主公,刘备此人不可不防。他在荆州的势力日益壮大,如今已对我们构成了严重威胁。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赤壁之战,我东吴儿郎浴血奋战,才击退曹军,荆州之地,我们也有份,怎能眼睁睁看着刘备坐大?”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孙权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知道吕蒙所言极是,但此时与刘备翻脸,又担心曹操会趁机渔翁得利。毕竟,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若孙刘联盟破裂,曹军再次南下,东吴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而刘备一方,似乎并未察觉到孙权阵营的不满。诸葛亮虽智谋超群,但此时也被刘备势力发展的表象所迷惑,没有充分意识到联盟内部矛盾的严重性。刘备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荆州扩充军队、巩固地盘,他对荆州的渴望已经蒙蔽了他的部分战略眼光。
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一些小的摩擦开始在孙刘联军内部出现。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东吴和蜀汉的军队因战利品分配问题发生了争执。原本按照联盟约定,战利品应根据双方出兵比例进行分配,但蜀汉军队却以自己在战斗中伤亡较大为由,要求多分一些物资。东吴军队则坚决不同意,双方互不相让,差点酿成大规模冲突。
这件事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联军内部掀起了层层波澜。消息很快传到了孙权和刘备的耳中,孙权对此事大为恼火,他认为刘备这是在公然挑衅联盟的规则。而刘备虽然责备了自己的将领,但心中却并未真正重视此事,他觉得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冲突,不足以影响联盟大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荆州的一些城池管理问题上,双方也产生了分歧。东吴希望能够在一些关键城池中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以便更好地保障长江防线的安全。但蜀汉却认为这些城池是他们辛苦攻打下来的,理应由他们来管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在一次联合军事行动中,东吴军队按照计划准备对曹军的一个据点发动突袭。然而,蜀汉军队却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导致东吴军队孤军深入,遭受了曹军的猛烈反击,损失惨重。东吴将领们将这次失败归咎于蜀汉军队的失职,对刘备一方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孙权得知此事后,再也无法忍受。他决定召集将领们商讨对刘备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在会议上,吕蒙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公,如今刘备屡屡失信,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若不加以制裁,我东吴在荆州的利益将荡然无存。我们应趁现在刘备羽翼尚未丰满,采取行动,遏制他的发展。”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主张对刘备开战。
但孙权心中仍有顾虑,他担心一旦与刘备开战,曹操会趁机南下。而且,联盟内部也有一些将领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战争只会让双方两败俱伤,让曹操得利。孙权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是刘备势力扩张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是曹操的潜在压力和联盟内部的不同意见。
此时,苏烈敏锐地察觉到了孙刘联军内部的矛盾。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联军的动向,通过各种情报渠道收集着联军的信息。当他得知联军内部因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严重分歧时,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