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回到苏州城 臭翔

继《大公报》、《申报》、《新闻报》等权威报纸刊登包国维研究新式制碱法的事迹后:

正如报纸上的标题《震惊海内外……》所说,此消息在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除了民间已将此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海内、海外的相关学者界也因此而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不过,对于新式制碱法是由一名年仅十五岁的学生发明的这件事,仍有一部分学者持怀疑态度: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学科,一种相对成熟的工艺往往都需要一个化学家浸在实验室里,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往往才会有很小的概率研制出一种新方法。

就算是这样,研究出来的新方法也未必实用。

现在一个年轻的学生,竟然在一个普通的实验室里,只用三天的时间就成功研究出一种实用价值极高的制碱工艺。

这事无论怎么看,都有些太过离谱。

但无论如何,实有不少学者想一睹这种新式制碱法的真容,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赴往天津永利制碱厂,试图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

在国内,当今学派,简要概括可粗略的将之分为“新潮学派”和“学衡学派”。

新潮派简而言之就是新派,顾名思义,崇尚新潮流,十分推崇科学,在现今的势力十分强盛,其强盛原因,则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

而学衡派,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号称要挽救“国粹”,他们与新潮学派的主张十分不对付,也被一些人称为“旧派”,以国学和古典诗词等“旧文化”来作为反对新潮派的手段,互相抨击。

在当今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普通百姓获取大事件信息的方式便是通过报纸、杂志一类的文学刊物。

因此,衡量一个学派的强盛与否,其重中之重便是旗下刊物知名度如何。

知名度越高,掌控的舆论权也就越大。

新潮学派的主要领导人为陈独秀等人,当今发行的主要刊物便是《新青年》《新潮》……

而学衡派的主要刊物则是《学衡》、《文哲学报》、《国学丛刊》一类。

自1915年,胡适与学衡派创始人梅光迪的冲突开始,两个学派之间的冲突就愈演愈烈,发展到现如今,已有了针锋对麦芒的趋势。

包国维此番举动,无疑也是给新派增添了一份强助力,要不了多久,恐怕就能登上《新青年》杂志。

……

而当苏州新式学堂的一些教员们得知这件事——尤其是刚调来不久的王校长得知这件事时,他的心情十分激动,甚至都没有心情去再去瞧瞧自己包的二奶。

他即刻使人从学校中调来了包国维的入学档案,反复观看其上档案上的照片与报纸上的照片,在亲自对照无误之后,可谓是十分兴奋:

前任校长前脚调离,自己刚接手第一届,手下就出了这么一个“名扬天下”的学生。

志诚学校的地位能跟着水涨船高不说,自己作为校长,也能跟着沾些光,蹭一蹭“名人光环”。

他当即命人打造了一副绸缎制作的锦旗,预备在开学的那一天挂在大门之前,以供学生瞻仰其事迹。

除此之外,还提前拟定了校园报、又前往《苏州日报》……

而老包家的门槛也已经被踏破,他的住址早就被人透露出来,一时间有人带着礼物上门寻访。

包家收礼已经收到手软,家里面摆满了各式茶品、糕点。

只不过对于老包而言,这些事都不重要,他最在意的就是什么时候能见到包国维回家。

……

自己的苏州老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包国维还不大清楚。

他现如今就在楚家宅院的小洋楼处,躺在靠背椅上,看着坐在对面的楚泽,心里面还打着些小算盘。

两人刚刚落座不久,就有几个女下人将几盘刚炒好的小菜端上桌,荤素尽有,看样子楚泽平日里的生活正是惬意无比。

包国维将手中的陶瓷茶杯放到嘴边,小酌了口茶水,一下就尝出来熟悉的味道,乃是苏州特产洞庭湖碧螺春。

一口温热的茶水下肚,解了刚刚吃烤羊肉串的油腻,他顿时觉得心中舒畅不少。

不知怎么的,楚泽总觉得包国维看上去有些劳累,甚至脸色还有苍白,这可不像是一个遇到喜事的人该有的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