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睁开闭上不久的双眼,却见一个与王福平差不多打扮的人正在不远处向自己躬身行礼。
“禀殿下,卑职孙有福,在刑部当差,殿下入宫时跪哭于殿下身前的侍读纪清源正在刑部大牢中。”
朱慈烺心中大喜,此时还有比出现一个曾跪哭于自己身前的侍读更好的消息吗?
“劳烦孙大哥将纪先生带来。”
孙有福连称不敢,随即便带了两个差役离开了兵部大堂。
经此一事,朱慈烺顿觉精神头好了许多,思绪不自觉地便飘到了守城上。
这应天城说好守也好守,可要是说不好守却当真是难如登天,其中关键一是能否将城中各方势力整合起来,二则是能否寻得援兵。
整合各方势力朱慈烺已经有了盘算,可这援兵又该从何而来呢。
崇祯在时,各路明军在执行命令时虽偶有变通,但大体上还能做到服从中央。
可自北京失守起,弘光政权一直忙于内斗,仅用了短短数月便将中央威信丢了个一干二净。
现下弘光又不战而逃,对本就不高的明军士气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别说他这个“假太子”,就是弘光亲自下令又有谁会真的来援呢?
不过话说回来,全都归罪于那几个皇帝似乎也有些偏颇,谁不想稳住自己的江山?
可他们不会啊!
自靖难之后,大明便对藩王防范甚严,除去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太子之外,连其他皇子都从未受过正经的皇家教育,更何况那些被当做种猪的藩王之子。
指望几个自幼便只被教过怎么吃喝玩乐的人力挽狂澜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后世总结了无数使南明没能守住半壁江山的因素,但似乎只有满清皇室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这些认知从未见诸于纸面,但大清一朝的皇子无论是否有机会继承皇位都会接受极其严格的皇家教育,从这一点便能看出大清是充分吸收了前朝教训的。
当然,这会使皇子之间斗个你死我活,但说到底肉终归还是烂在锅里。
若不是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说不得满清国祚还能再延些年。
没能想出援兵该自何处来,思绪却越飘越远,最终朱慈烺只能发出一声感叹: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没能想出援兵只是远虑,可带来近忧的人已跨入了兵部大堂中。
“太子爷!四哥!除了徐大人,那帮当官的没一个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