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春秋大义”

第99章 “春秋大义”

有道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这等国之大事,繁文缛节甚重,极为复杂繁琐。

而战争亦如是,规矩同样颇多。

春秋时期,礼乐还未彻底崩坏,诸侯们还都讲究一个周礼。

周天子虽已没落,但仍是天下共主。

正因如此,管仲辅佐齐桓公搞了一个“尊王攘夷”,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那时候打仗也要遵循着一定的礼仪。

比如,一个最为经典的便是: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在春秋时期,开战之前,国家都需要派出使者去代表国君去交代交战的理由。

因此,使者当时代表的就是国君的颜面,杀了使者就等同于打脸国君,是莫大的侮辱。

只不过,这句话传到后世,慢慢沦为一句空话。

甚至还有斩使以扬威的。

说到派遣使者告诉开战理由,这又是另一个战场“礼仪”了。

那便是:师出有名。

需知,打仗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你得要有正当理由才能开战。

“我蛮夷也”不算。

举个例子,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第一句话便是晋国和秦国攻打郑国的理由。

也就是师出的那个“名”。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攻打郑国,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来到郑国,郑国对其无礼。

到最后,是秦穆公帮助重耳回到晋国,使之登上国君之位。

因此,还诞生出一个成语。

那便是“秦晋之好”。

好吧,其实“秦晋之好”并不是从秦穆公和晋文公开始的。

而是从秦穆公与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开始的。

晋献公将自己的女儿穆姬嫁给了秦穆公。

而之后,秦穆公又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晋文公。

这个关系怎么说呢。

从穆姬这边论,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

而从怀嬴这边来说,晋文公就是秦穆公的女婿,而秦穆公就是晋文公的岳父。

关系有点乱。

反正自此以后,秦晋两国国关系极好。

你看攻打郑国都一起来。

秦晋之好,慢慢也变成了指代两家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