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春秋大义”

所以说,你若是跟你的兄弟关系极好,那可千万不能用“秦晋之好”这个词来形容你们的关系。

否则的话……就暴露了……

而“贰于楚”的意思,则是说郑国在从属晋国的同时又从属楚国。

也就是墙头草的意思。

这个郑国又曾对晋无礼,又骑墙,所以晋国喊来秦国一起围攻郑国。

这便是“师出有名”。

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必成。

若是师出无名,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除了师出有名外,在开战之前还要下战书。

两国约定开战的地点啊、时间啊之类的。

不能搞偷袭。

而一般约定的地点,都是在两国的边疆地带。

因为像这些地方都人烟稀少,也不会破坏农作物。

故而,战场也被称之为“疆场”。

这是在开战前的规矩。

那开战时的“礼仪”呢?

那便是在两军交战时,要布阵交锋,不可趁虚而入。

即两军交战前,必须摆好阵势才能开战。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想到了一个词:

半渡而击之。

当年,楚宋大战时,宋国已经列阵完毕,而楚国士兵此时还在渡河。

有人趁此劝谏宋襄公“半渡而击之”。

而宋襄公直接说“半渡而击之,我不为也。”

硬是等到楚国的军队全部渡河,摆好阵势,才开始进攻。

然后大败……

后来,很多人都借此说宋襄公迂腐,不会打仗,打仗时讲个什么规矩啊?

殊不知,这正是春秋礼义。

因此,在《史记索隐》里面,将宋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虽然宋襄公,不如齐桓公、晋文公与楚庄王一般实力强劲,其实力在其余诸国当中算是上等。

但其仁义啊。

当然,有人觉得这种分法,让人难以信服。

所以,在《荀子·王霸》里面,将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算作春秋五霸。

并没有算秦穆公和宋襄公二人。

这便是按照实力来分的。

其实,除了半渡而击之以外,还有一个更经典的例子。

那便是“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