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搬个图书馆来大明

只是没想到今日居然看到了徐光启的奏疏,于是就问送题本过来的何宁。

“这徐光启可是好久没有上题本了,是不是通州的火器工坊建到一半没钱了,找朕要银子来了,还是对于盐政的事情,他也有想法要提呢。”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估计是什么急事,通政司的人说,这题本是今早一开门就递进来的,还说徐光启准备进宫求见面呈事宜,估计也快来了呢。”

何宁知道皇帝对这个徐光启很重视,因此了解的很清楚,这也让朱由校重视起来,拿过题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打开一看,引入眼帘的便是汤若望三个字,这让他顿时来了兴趣赶紧往下看。

这汤若望他可是知道的,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不仅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成为了后世农历的蓝本。

还跟焦勖共同翻译了《火攻挈要》一书,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着作,其他的翻译着作更是不可胜数,可以说他极大的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

他居然被徐光启邀请到了北京,自己倒是要好好见一面,于是朱由校饶有兴趣的继续往下看,也明白了徐光启的意思,原来是想让汤若望参与修订历书,还想在京城以西洋历法为蓝本开设馆局,把西洋之书,照依原文译出成书,最好再组织人学习。

这个朱由校早就有想法了,现在大明其实并不落后于西方,甚至在许多领域都领先世界,因此大明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外来的西洋文化,态度是很开明的,只要有用,完全可以吸入进来。那些反对的人与其说是反对西方的着作,更不如说不屑。

因此现在翻译西方着作,不仅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出现崇洋媚外的风潮,反而会让中华文化取长补短,补齐科技和思想等领域的短板,变得更加先进发达,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并且现在是瞌睡还送枕头,这个金尼阁也带了七千余部欧洲典籍来到了澳门,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

他在后世书中也读到过这个信息,说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着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但由于时局变化,这些书只是被李之藻等人翻译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遭蒙尘,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发现。

虽然朱由校心里很清楚,这些传教士的目的不纯,但这般掏空欧洲文化送到大明的举措,也让朱由校对这个金尼阁佩服不已,想着这个金尼阁到了京师,定要好好封赏他。

于是当即批红,让内阁选址,内帑拨款十万两银子,开设馆局。让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主持馆局,跟钦天监的人一起编撰历法;同时招募人学习西洋文,和传教士一起翻译西洋着作。

“徐光启快到了没,真要跟他好好商议一下此事。”

“启禀陛下,马上到了,何宁已经去接了。”

第一更,求订阅,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