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归家

家里的银子明明没有那么多,硬是抠出了几百两让她带过去,就怕她在毓庆宫受了什么委屈,又没钱打点。

时隔多年饭,三人目光相对,都有些恍惚了。

钟父钟母赶紧让她进来,他现在是“死人”的身份,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也懂,最好是不要让旁人看到。

自然又是好一顿交代,她以前的身份已经作废了。

现在是钟家的二女儿,在史官的记录下,只有一个瑛嫔,至于她的闺名,没有人记得,所以,她还可以用钟乐宛这个名字。

钟父是又惊又喜,孩子活着就好,他们钟家因为不指望孩子去博什么富贵。

一个嫔的名头也做不了什么大事,谁不知道当今皇帝就独宠贵妃一人,其他妃子就跟摆设一样。

她那两个弟弟又不敢做什么狐假虎威的事情。

现在是长安公主手下的副将,比起在宫里当妃子,这个明明更有前途。

知儿莫若母,钟母知道钟乐宛的性子,之前是皇帝下旨,没办法的事,进东宫就东宫了,现在她有这个机会可以逃脱,也不会强压着她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前钟乐宛也曾表达过自己想要参军的愿望,但因为女子的身份,终究是被束缚了。

如今靠自己争取到了机会,父母更不会劝她放弃。

钟父甚至相当自豪,知道她在镇北将军手下时,又有些不自然了,看着自己稍微有点跛的腿,心里又有些可惜。

如果他现在还在军中,说不定还能帮帮女儿。

钟乐宛有些生疏地安慰他,“现在我在公主手下,也没人敢轻视我,你们女儿还立了功劳。”

对于钟父和人家镇北将军的恩恩怨怨,钟母还挺了解的。

都不算是恩恩怨怨,要是仔细算起来,人家对他更多的是恩情。

同样,虽然看起来是有些不对付,但钟父最信的也是汪家。

听到女儿是在镇北将军手下做事时,人都放轻松了些,还说要写信给人家。

“可不能因为你爹当初是个刺头,就影响到你。”钟诚则絮絮叨叨的,难得有点后悔,早知道,年轻的时候就不那么犟了。

搞到现在,不仅是自己在人家手下当兵,女儿也跑到边关。

许是因为失去的会让人更珍惜,对钟家人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钟乐宛平安无事,对于她跑去边关,也没有什么异议。

事实上,就算是有异议,钟乐宛也是有名有姓的小将,不可能说把人拘在家里,不让人出去。

比起钟家的温馨氛围,乌家就恐怖多了。

自从乌净澄回来,一直都是这种沉默的气氛。

第一天的氛围倒稍微好一点,因为是长安陪她回来的,在公主面前,就算有怨言也只能憋着。

这个公主,皇帝宠的很,如今又立了战功,更没人敢说三道四。

皇帝在京城早早地就开始建公主府,没修行宫,没修什么避暑山庄,就要修一个公主府,也没人敢多说什么。

现在公主凯旋归来,又把公主府的地盘给搞大了一圈,也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去。

之前都不敢多嘴,现在就更不敢说了,立的战功那是实打实的。

也有人怀疑过是不是顶替别人的功劳,但之前公主未到的时候,怎么没听说军中有这等人物,反而是拖到如今才冒头。

长安也没想着把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乌净澄也不愿意她这样帮忙。

特意来一趟就是为了给他们说明,自己对这个军师有多重视。

乌净澄在军中的地位确实很难被替代,一个能搞建设的军师,非常难得。

本来她二婶还想过嘴,说是一个闺阁小姐,居然跑到边关……

话都没说出来,乌夫人就想过去撕了她的嘴,那未尽之意,其他人都能听的很明白。

乌父在一边拦着,自从乌净澄偷跑出去后,乌夫人娴静多思的性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动不动就想着打打杀杀。

骂人是不带一句脏话,说不过就动手。

乌夫人的名言就是,她被人欺负了不行,但谁也不能动她的女儿。

之前的乌净澄一直觉得娘是柔弱的,需要人保护的,离开之后才发现,她娘可没有她想的那么弱小。

可能连乌夫人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还有这种本事。

都说老实人爆发很厉害,乌夫人这种也不例外,突然这一下,把乌家上上下下都整顿的老老实实的。

有人可能就是记吃不记打,看到乌净澄回来,还要嘴贱一句。

乌信将孙女唤到书房,两人谈了许久,其他人甚至都没有资格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