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皇太极南攻明

卢象升领了命令,就朝着涿州出发。半路上听说清兵分三路进攻,他也赶紧分三路去防守。可清军那势头太猛了,他根本防不过来,手下的兵一看清军来了,吓得扭头就跑。杨嗣昌还在背后使坏,上奏削了卢象升的尚书衔,还不给他发军饷,处处跟他作对。

卢象升带着兵到了保定,和清兵碰上了。一开始,两边打得有来有回,谁也没占到便宜。可没过几天,军饷就断了,士兵们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去挖野菜填饱肚子。卢象升心里明白,这下是凶多吉少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走出营帐,对着手下的兵将们,朝着四个方向拜了下去,说:“兄弟们,咱和你们一样,都受了国家的大恩。我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家尽忠!” 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可在这困境之下,又透着一股悲壮。

那场面,真叫一个感人肺腑。您猜怎么着?士兵们一听,个个热血沸腾,放声大哭道:“愿随主将出去杀敌!” 这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卢象升带着这股子劲儿,出城到了钜鹿。这时候再一看,手下的兵士,就只剩下五千人了。巧了,正好碰上清兵杀过来,把这五千人团团围住。

卢象升也不含糊,把队伍左右一分,分成三队,自己亲自带领中军,二话不说,直接朝着清营就冲了过去,那是拼了命地死斗。清兵围了好几圈,可都被卢象升给杀开了。清兵一看,这家伙太猛了,也有点害怕,就慢慢退了回去。卢象升这才收兵扎营。

小主,

到了夜里三更天,外面突然喊杀声震天。卢象升一听就知道,清兵又来围攻了。他赶忙带着将士们出去迎战。打着打着,士兵们渐渐没了力气,卢象升知道大势已去,就大声说道:“我奉命出征,早就知道这次有去无回。兄弟们,你们赶紧突围出去,我就和你们在此长别了!” 说完,拿起佩剑,左砍右杀,一口气又杀死了几十个清兵。可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吐血而亡。

清兵这边大获全胜,正准备继续往前冲呢。突然,太宗的命令到了,让他们赶紧回国。多尔衮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命令,没办法,只能带着队伍从青山口回去了。

回到国内,多尔衮就问太宗:“这打得好好的,为啥突然班师回朝啊?” 太宗就说了:“咱们想要夺取中原,必须得先拿下宁、锦这些城池,然后再去攻打山海关。这山海关要是一到手,咱们就能一路畅通无阻地进攻了。不然啊,咱们的兵深入内地,山海关内外的明军把咱们的后路一堵,兵饷也送不上来,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多尔衮一听,觉得有道理,马上就上奏,请求出兵攻打宁锦。太宗批准了,下令发兵,大军直抵锦州。

这锦州的守将是祖大寿,他之前投降过清朝,这次又把清兵给挡住了,好几次都没让清兵得逞。崇德五年,太宗亲自出征,结果还是没能攻下锦州,两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拿谁没办法。

这时候,范文程站出来出主意了:“要不咱们去偷袭他们的辎重粮草?” 说着,就把地图拿出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把多尔衮等人叫进营帐,让他们带兵去偷袭明军的辎重。多尔衮领了命令,按照地图上的路线,一路找过去。到了杏山左侧,绕了个弯,就到了塔山。他爬上山顶一看,前面山冈下有七个营盘,安安静静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多尔衮就说了:“我看前面这七个营盘,肯定是保护粮草的,咱们正好趁他们不注意,杀过去!”

于是,他把兵分成两路,直接朝着明营扑了过去。明军这时候还在睡大觉呢,根本来不及抵抗。眨眼间,七座营盘就全被冲散了。清兵上了山,把几百辆辎重粮草都搬了下来,顺着原路就跑了。等洪承畴得到消息,早就来不及了。

清太宗料定明兵肯定会来拼命。第二天,洪承畴带着将士们冲杀了好几次,可一点效果都没有。洪承畴一琢磨,想出了一个偷营的法子。他故意退兵三十里,然后让士兵们吃饱喝足,把兵分成四路:王朴、唐通为第一队,白广思、王廷臣为第二队,马科、杨国柱为第三队,曹变蛟、吴三桂为第四队,自己和巡抚邱民仰守住大营。

清太宗一看明营没打败就退了,心里就明白了,这肯定有诈。马上命令豪格、阿济格等人从小路出兵,绕到明兵背后,去袭击明营。又让多尔衮埋伏在营外。这下好了,明军不但没偷成营,还被清兵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太宗又料到明兵吃了这一仗,肯定得退走,就命令各位将领分路埋伏,就等着明兵上钩呢。

洪承畴粮草被偷袭之后,心里明白,这仗再打下去可就撑不住了,赶紧传令让六个总兵陆续撤退。这队伍刚走到杏山,好家伙,突然杀出一群清兵,把路给截住了。明军一看这架势,吓得浑身直哆嗦,腿都软了,没办法,只能退到松山城里面去。清兵也不追赶,收了兵,回御营报功去了。

太宗一听,高兴坏了,让范文程把立功的人都记下来,还和大伙商量怎么招降洪承畴。范文程脑子一转,说:“想招降洪承畴,咱得多写几份招降书,发给他手下的人,让他们军心大乱,互相猜忌,这样就好下手了。” 太宗一听,直点头,说:“好主意!就这么办!”

再看洪承畴这边,打了败仗,又没了军饷,正愁得不知道怎么办呢,心想还不如一死了之。正找绳子准备上吊呢,嘿,突然背后有人一把抱住他,接着就把他五花大绑给带走了。各位看官,您知道抱他的是谁吗?原来是夏承德和李永芳,这俩人早就投降太宗了,太宗派他们回城当内应。这不,瞅见洪承畴要自尽,赶紧冲过来把他抓住,捆着送到清营去了。

洪承畴心说,这下完了,肯定是死路一条,干脆一声不吭。太宗让人把绳子解开,好言好语劝他投降。洪承畴把头一扭,就是不答应。范文程又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正说着呢,突然有人来报,说明朝派了官员带着求和信来了。太宗一听,说:“明朝既然来求和,咱得拿出点大国的气度,得恭敬点。” 就派人把明朝官员迎了进来。太宗退了殿,这时候才刚过中午。

您猜怎么着?没一会儿,永福宫的太监跑进来报告,说洪承畴已经被娘娘劝降了。太宗一听,眼睛都瞪大了,说:“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您知道这位娘娘是谁吗?她就是后来入关定鼎的顺治皇帝的生母,太宗最宠爱的妃子。原来啊,洪承畴被关在别的屋子里,一直不肯投降。到了上午,他正心烦意乱胡思乱想呢,突然闻到一阵奇香,直沁心脾,忍不住心里一动。抬头一看,好家伙,进来一个绝色女子,就跟那出水芙蓉似的,把门打开,手里还捧着一把玉壶。这女子走到他跟前,轻轻叫了一声 “将军”。洪承畴本来就爱美色,这一下,骨头都酥了,想回答吧,又觉得不合适,不回答吧,又不忍心,就轻轻应了一声。您瞧,这一答应可不得了,那女子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说了一大堆话,句句都说到洪承畴的心坎里,把洪承畴说得心服口服,最后只能乖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