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洪虚纪

俄联邦生物学家切夫斯基坐在一辆BMP-3步兵战车上,从炮塔舱盖上探出上半身,用望远镜扫视着那躺在冰面上的巨大水蛇。

数架米-8洒下大量雾化的麻醉气体,使这条巨型水蛇始终处于昏迷状态。

“生物学家同志,小心些,座舱盖可没办法护住你的全身。”一名车厢中的士兵提醒道。

“我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当过医疗兵,当时我也这么坐步战车,几年来没有挨过一发子弹。”

“这里可不是车臣,那只是你的幸运,这里是南极。”

BMP-3和两辆BMP-2最终停在距离巨型水蛇200米处,数门摄像机对着巨型水蛇的身躯,凝视着那来自生物学的奇迹。

与雷达图像相吻合,圆柱形的粗长身躯长120米,粗6米,身躯是结晶的银白色,在南极极昼的照耀下泛着点点金属光芒银光——那是它浑身的尖刺,它们的鱼鳞进化成尖刺,最长长度可达1米,如丝绸般密布在皮肤上。在平常状态下,它们紧贴皮肤,而加速时,这些刺会升起并展开内部的蹼结构,如遍布全身的小鱼鳍般划水,而在自卫时,则会全部竖起并分泌毒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巨型水蛇的腹部忽然撕裂开来,那似乎是自发性的,看不到一点伤口,而当裂口完全打开时,切夫斯基并没有看到血液与内脏,而是如巨型蜂巢般的结构,结构中有大量被白色薄膜包裹的物体,像被胎盘裹着的幼崽。

巨型水蛇体内暴露出的蜂巢结构开始自行溶解,那些白色薄膜逐渐破裂,像在迎接新生的幼崽撕开胎盘。

从蜂巢结构中流出的是一种黑色的粘稠状物质,带有星空般绚丽的花纹与荧光,如同胶水般流淌在南极洁白的冰盖上。它们逐渐汇成一个个如同巨大液滴般的黑色个体,宛若洒下的墨点般在南极原野上形成一片墨点的浪潮。

望着袭向车胎的墨点生物,一辆BMP-2迅速后撤,30MM机关炮喷出有节奏的火焰鼓点,30MM高爆弹在光洁的冰面上炸开一簇簇冰柱,扬起的雪晶将那些状如巨大墨点的生物短暂掩埋在雪雾之后。

但切夫斯基透过望远镜看到,那些生物并没有真正死去,30MM高爆弹固然将它们的身躯炸得四分五裂,但它们支离破碎的躯体又重新形成多个墨点状的个体,继续在冰面上缓慢地爬行,就像打碎一滴大水珠反而会形成更多小水珠一般。

切斯拉夫感觉到自己脚下的BMP-3内的车厢一阵骚动——在车长的命令下,炮手已经装填一枚100MM高爆弹并向墨点生物发射,高爆弹爆炸形成一片雪雾,高温直接将生物的一部分蒸发,但这种生物的分裂似乎没有下限,仍有雨点大小的生物从空中落下。

一只墨点生物被冲击波掀到BMP-3的炮塔上,切斯拉夫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将那只墨点生物从炮塔上拾起,他感觉那团生物并没有什么攻击性,触感像一个巨大的水袋般柔软。

轻微收拢五指按压,墨点生物漆黑的表面下瞬间亮起如闪电般的荧光,并且随着力度和位置的不同,荧光的亮度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似乎是一个柔软的放电球玩具。

握着墨点生物,切斯拉夫凝视着它的荧光,自此,人类的未来变得命运多舛。

...

2007年11月20日,南极,俄联邦控制区。

当他再次见到巨型水蛇和墨点生物时,已经是11月的中下旬。那些诡异的生物,此刻也已经变成标本和资料。

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切斯拉夫登上一艘货轮。由于南极的硬件条件不足,于是便让货轮搭载着两种生物的标本和文献资料返回本土进行研究,而在货轮离开前,切斯拉夫想再见一次他魂牵梦所的生物奇迹。

走廊两侧,是两座长达50米的玻璃柜,玻璃柜中是巨型水蛇的标本,巨型水蛇被纵切成两半,整个纵切剖面被完整地展现在面前。

在两面玻璃中间,切斯拉夫漫步着,环视着巨型水蛇的内部结构。

“同志,需要我为你介绍么?”一名生物学家问道。

“简单介绍一下,这艘货轮留给我的时间不多。”切斯拉夫说道。

“如你所见,巨型水蛇虽然体型庞大,但体内有95%的结构都是这种重复的蜂巢结构,而它的大脑和器官,都以一种极为密集的方式聚集在前半段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