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宣点了鸡茸酿豆腐,筋头春,再来碗米饭就够了。

鸡茸酿豆腐,是把鸡肉剁成细细的茸,塞到豆腐里面,用鸡骨架熬得汤汁煮熟,筋头春则是煎鹌鹑肉丁,不知道大厨放了什么调料,鹌鹑肉煎的外酥里嫩,鲜香可口。

这一顿饭,就花了上百文,城东的铺子好吃是好吃,贵也是真贵。

慢悠悠在城东绕了一圈,才走到朱宇博家里,特意避开了饭点。

得知朱宇博出门玩耍了,贺宣把糕点留给朱母,让他告诉朱宇博,自己来找过他,

说明糕点的吃法后,贺宣表示自己还有事情,推却了伯母的挽留。

来到城南的书铺,询问掌柜的能否定书,把书籍的名单给到掌柜。

定书这业务有些麻烦,不过贺宣要的也不是什么偏门的书籍,只要大些的地方都是有的,掌柜的应承下来,下次去进货的时候,帮忙带回来,不过要先交一半定金,要是没有,定金可以退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预定好书籍,贺宣就回家看书了,正好今日夫子提点,有些感悟,这时好好思考,制艺会少犯些错误。

学了制艺后,贺宣才发现以前写小作文是多么简单,八百字里面有五百字是灌水的,剩下三百字也只是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些。

八股文章每篇只要三百余字,可是每句话都要精雕细琢,格式工整,字字紧扣文意,内含典故,最好能做到韵律协调,阅起来引人深思,读起来琅琅上口。

能把制艺做到这种地步,都去翰林院编书了,贺宣热爱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原谅自己是个俗人,没有那么高的理想。

这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做个富贵闲人,有钱有地位,交三五好友,吃吃喝喝。

为了后半辈子的幸福,只能现在多努力,回去就开始抄书。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贺宣已经从贫困升级到小康,在村里算是上游,到县城也就平平,不过知足常乐,自己宽裕了,手下的人也要有奖励。

贺宣开始琢磨怎么发年终奖,今年银子的大头来源于城里的铺子,生意确实不错,本钱没两个月就挣回来了,于五郎作为掌柜的,尽心尽力,在铺子里住了好几个月。

年终奖就是铺子收入减去各项费用的百分之二,也就是五两银子,这比一年的工钱还要多,不过也是人家应得的。

余叔负责田里的事物还有家里的杂活,光按收入来,可能没有铺子的利润大,但要是没有地里的庄稼,铺子的利润没有那么高。

米,鸡子,还有笋干咸菜这些都是家里几个人自己做的,就不能光按粮食的收入来算。

所以余叔的年终奖也是五两银子,不过余叔的工钱比于五郎高些。

小竹负责两边的费用开支,这一年来,也有很大的进步,明细做的很清楚,起到监督的作用,年终奖三两。

余婶本来是做家务的,工钱少些,自从厨艺进步后,到铺子里担任大厨的角色,主要负责炒粉,做各种配菜,给米粉调味,年终奖也是三两。

剩下的于大嫂和有粮哥,今年刚来,不过进步明显,有粮哥主动担起了牲口棚的工作,于大嫂向余婶学习厨艺,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还有铺子里咸菜的腌制等等,年终奖一两半。

家里这几个人,目前来看,贺宣还是满意的,不会到外面去说是非,贺宣在城里开着铺子,还上了城里的学馆,村里人在背后总要嘀咕几句,不管是好的坏的。

于爷爷心里清楚村里没断了挖泥炭的活计,有贺宣的一部分功劳,管着村人不让在贺宣面前搬弄口舌,因此,没有人在贺宣面前胡说八道。

这个年终奖比起工钱来说都有些高,不过自己吃肉,手下人总要给口汤喝,有了奔头,明年更会好好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