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门口也排着队,要不是公子让我前去打听消息,我们且排着呢!”

小竹把东西放好,笑着跟老杨逗趣。

三人说起这些排了长队送礼的官员,要是有人送了吃食,等清理出来,怕不是东西都坏了。

老杨反驳道,“哪里会,这都是有专人登记入册的,再说了,这种人家,府里奴婢都有几十上百人,一两日就清理出来了。”

大家当做玩笑说说也就罢了。

年前送礼的事情贺宣以为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二十九这日,收到了谢家人的回礼,还有归德侯府的。

贺宣一时蒙圈,自己跟归德侯府有交集吗?

才想起来,纪盛贤不就是归德侯府长房嫡子。

不过自己没有给人家送礼,是不是要补一份才行。

老杨接待了送礼的小厮,给人家一封铜子做赏钱,毕竟辛苦跑了一趟,也不容易。

当日下午,急匆匆去城里,送了两坛子琥珀酒,就当是归德侯府的年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毛裤啥的,就没有了,现织也来不及,反正纪盛贤有毛线,手里人会织,想要多少没有。

贺宣只是一时偷懒,没想到还有后续。

织坊已经放假了,剩下这点子毛线,做不做问题不大,东跨院的屋子都清理出来,把前院的工具放进去。

腊月最后几日,温度有些低,早上起来可以看到低洼处的冰块,要等到太阳升起才会慢慢化开。

若是背阴处的水坑,就一直冰着。

外出的人变少许多,没有厚实衣裳取暖,身体容易失温,手指脚趾耳朵一旦冻伤,可能没有感觉就坏死了。

庄子里的肉菜都够吃,节省些力气,窝在家中休息。

白日里,干完自己的活,前院有间屋子,会一直烧着火炕,供下人休息,小竹他们聚在一起教贺青小秋拨算盘,记账。

女眷们都在西跨院的厨房里,这里时时烧着水,比外边暖和,小兰她们忙着准备过年的菜。

哆哆哆,厨房里剁馅的声音就没停过,京城过年要吃饺子,可不得剁上一大盆肉馅备着。

还要发面,蒸馒头,炸丸子,这几日天冷了,做好的馒头饺子,拾掇好,放在外边缸里,就能冻得住。

看守大门的四个小厮,也不需要日日守着,白日里上午下午去庄子门口走一圈,然后回府里烤火。

贺宣经常看到赵林的儿子赵刚,帮忙抱柴火,烧炕,看起来是个勤快的。

庄子里没有专门做豆腐的,特意去村里定了三板豆腐,还是罗家旺跟有粮去拿的。

一路走回来,风吹的脸都红了,特意带着的手炉也冷冰冰的。

三板豆腐,府里只留下一板,剩下的是帮庄子里其他人带的,赵林负责分发。

贺宣在屋里,时不时闻到西跨院传来的香味,这会儿是在炸丸子,这会儿应该是蒸馒头。

反正看不下去书,就起来活动活动,一直待在这几间屋子里,实在有些闷。

外边又太冷,贺宣不愿意走远,到正堂看看带来的树苗样的如何?

这几株苗苗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就怕它们一个不适应,直接挂了。

裹好了秸秆外衣,白日搬出,傍晚搬进。

小秋倒是挺照顾这几颗苗苗的,尤其是这几日,早上即使太阳出来,也没有暖意,等到中午才搬出去晒会儿,下午一变温,赶紧收回来。

贺宣暗自庆幸不用自己照顾,偶尔心血来潮浇浇水还行,这么费心,早就放任它们野蛮生长了。

中午饭还是正常的炒菜,主要是贺宣吃惯了米饭,偶尔来顿面食还行,日日吃饺子,馒头,还是受不了。

不过受风气的影响,小兰做饺子的次数还是增加不少,以前两三个月吃一顿,现在一个月吃上三五顿。

回回换着馅料做,猪肉大葱的,鱼肉馅的,韭菜鸡子的,蒸的,捞的,煎的,换着花样吃。

腊月二十九晚上,下起了大雪,早上醒来的时候,窗外一片白茫茫的。

老杨安排人手轮流扫雪,虽然夏日里房屋都检修过,但是雪下的太大,还是要及时扫下来才行。

西跨院里,杨李氏的两个娃娃总想溜出去玩雪,哪怕一捧都行,回回被大人拦住,这么小的孩子,冻伤了都说不清楚,大人们还是拘着不让出门。

最多从屋里到厨房,要么去前院,跟着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