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郎安排了副手接管外城铺子的生意,自己还是跟着公子去福建,扩展生意规模。

小竹小兰自然是跟着去的,余有粮则是习惯了京城的生活,不过贺宣给他放假,让他跟着船回东昌府看看余叔余婶。

自己也要回去一趟,反正去南边会路过,耽搁两天时间而已,总不好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跟京城的几位好友道别,没说谢端调任的事情,只是说自己有些生意在南边,要去处理,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等稳定下来,就给大家写信。

傅晶有家族做倚靠,顾川泽却没有背景,贺宣只能隐晦的提了提,做好自己的事情,别馋和太多,要是拿不定主意,可以去陆府寻求建议。

先行出发的这一队人马,带上了两人不常用的生活用品,到了福建,可以先去泉州落脚。

他们带着贺宣亲笔书信,贺青看了就明白怎么做。

忙完公事,陪了长辈几日后,谢端跟贺宣一辆马车,轻装简行出发了。

本来就不想惊动太多人,大件行李都由护卫们先行带去通州。

走的悄无声息,没有人相送。

再次来到城外十里亭,贺宣想起三年前三哥追出来的一幕,再次感慨,世事多变。

贺宣中途要回村一趟,谢端预留了时间,就陪着一起去。

在东昌府下船,让下人在码头附近等上几日,两人轻装上阵。

说是轻装,实际上也跟着六个下人,除了余有粮一家,还有伺候两人的小厮,护卫以及车夫。

不能耽误接下来的行程,两人是连夜赶路,才在第二日早晨到了安德县。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城门,贺宣心生感慨。

以前看着还算热闹的县城,现在却有些落后,好像是记忆里的模样,有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可街道上还是这几家铺子,几年如一日的招呼客人。

回不去的是自己,心境不同了,见识过更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才会觉得这里怎么跟自己想象中不一样。

县城里的人好奇的看着这一队人马走过,出了城门,没过一会儿就到三里村。

村里人这会儿都已经去干活了,学堂传出琅琅书声。

一行人直奔盘溪村去,马车过了桥,传来汪汪的叫声。

除了红烧油炸,不会有别的狗了。

今日留在家里的是余婶的小女儿,小兰的妹妹小梅,她已经成亲,夫家就是村里的,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平日里就在贺家干活。

工作清闲,能在村里挣一份工钱,夫家自然愿意。

余有粮下了车,看到最小的妹妹都梳起发髻,脸庞圆润,不再是幼时模样,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问起家中情况,想起公子还没进屋,赶紧让小梅先去找父亲。

带的行李少,也不用其他人帮忙,几人就进了屋,余有粮把马匹带去牲口棚栓好。

余叔过了好一会儿才到,进家门这会儿气都没喘匀。

“公子,您回来怎么不说一声,刚才还听村里人提起有马车进村,我都没想到是您,我得赶紧招呼人去县城把老婆子叫回来。”

余叔说了一串话,儿子都没见到,又想去看看儿孙。

“没事,余叔,坐下说,找个人去县城带个话就行,不用您亲自跑一趟,有粮一家也来了,您孙子都还没见见呢!”

贺宣看着余叔灰白了头发,脸上褶子也多了起来,不过精气神还好,看着就有力气。

提到孙子,余叔满是期待,周美芳带着儿女见过公公,一走就是三四年,书信都不方便。

难得一家人团聚,贺宣让他们先回去好好休息,舟车劳顿,有话慢慢说。

自己也得洗漱下,补个觉,昨天赶路赶得黑眼圈都出来了。

村里这几日忙着秋收,余叔安顿好了儿子一家,就急匆匆让人带话去县城,让余婶买菜卖肉,公子回来了,可不得准备好饭菜。

家里安顿好了,忍不住又往地里跑了一回,让佃户们好好干活。

贺宣一觉睡醒,确实没想到村里这么忙,正好赶上秋收的尾巴,也难得没被村里人围着问东问西。

让三哥自己在村里转转,贺宣打算下午去村里找族长和二叔,看看族里需不需要帮助,顺便去趟老宅,拜见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