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母这些年变化很大,眼看着讨厌的人过的越来越好,自己两个出息的儿子,却因为各种原因蹉跎在家,让贺母变得越来越不平。
虽然嘴上不说了,但心里就觉得是贺宣吸走了贺家的运气。
年节上香祭祖的时候都跟去世的贺父告状,说贺宣都不回来祭祀,让贺父别保佑他。
多保佑老大老二,三个孙子,只要孙子考上秀才,就给贺父多多准备祭品。
眼看着贺宣升官发财,内心嫉妒,跟几个孙子说让四叔带他们去京城念书,以后有大出息。
其实不盯着贺宣,贺家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贺母的生活比村里的老人要好的多,日常还有下人伺候。
可惜人都是不知足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尤其是族学考出童生后,里甲里长们都围着两个童生夸奖。
小主,
自家孙孙却连初试都没过,贺母就认定是贺宣搞的鬼。
他跟贺二叔交好,就不肯认真教自己孙子,自家孙子要是能去京城拜个好师傅,别说童生,秀才甚至状元都不在话下
小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两个大点的孙子就把贺母这话当真了,觉得四叔回来了,会带着自己拜名师,不把村里学的这点东西放在眼里。
上课不认真听,下课跑的比谁都快,这成绩能好起来才怪。
贺母看到贺宣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些认不出来了,成长期的男孩变化大,加上贺宣锻炼出来一身气度,就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公子,跟记忆里那个闷不吭声偷偷看自己的娃娃一点都对不上。
贺母坐在正堂,想说些什么,蠕动了嘴唇却没开口。
贺家大兄这些年经过琐事磨炼,身上完全没有了年轻时读书人的气质,大腹便便,要不是个子高撑着,看起来跟个暴发户没啥区别。
一开口,满嘴的奉承。
说起当年自己照顾贺宣,找人帮他盖房子,出钱出力的。
乍一听,贺宣都以为自己记忆错乱了,不是他把自己赶出去,能去山脚下盖屋子吗?
而且一开始他哪里肯盖房子,还不是三爷爷压着才肯的。
跟他们争论这些都没有意义,勉强自己坐了好一会儿,把带来的礼物送上,贺宣就提出告辞。
贺家大兄留贺宣吃饭,让他跟几个侄子亲近亲近。
贺宣并不多说什么,自己现在的能力,只要不愿意,村里人留不住自己,来这一趟,只是面子上过得去就好。
走到村里的学堂,孩子们都下课,回家吃饭了,贺二叔在屋里收拾教具。
虽然只是几间小屋子,贺宣看着却觉得生机勃勃。
跟二叔聊了会儿天,直到二婶来送饭,才提出回家吃饭。
不出意外,又被留饭了。
告知家中有客,得回去作陪才行。
贺宣到家没几个时辰,村子里人都知道他回来了。
下午家中就聚集了几个长辈。
把村里发生的事情都了解了一遍,贺宣也只是听着,没有过多插手的意思。
告知贺族长,自己这趟回来后,以后回来会很有限,但是可以书信往来。
得知贺宣只能停留两日,贺族长很是不舍,但也没有提出为难的要求。
只是带着贺宣去祠堂祭拜祖先,又陪着给贺父,三爷爷上坟。
村里发展到现在的模样,贺宣的功劳很大,贺族长虽然说不出好听的话,但知道不能拦着贺宣展翅高飞,只有他过的好,才能照拂到下一辈。
问起贺宣的婚事,贺族长倒是没有给贺宣说亲的想法,就算村里的女郎都愿意嫁,但也知道配不上。
而是关心晚辈,就算贺宣再能干,这种大事还是要长辈出面,贺母是个什么情形族长心里有数。
贺宣没说什么,这话题就很快揭过。
除了村里的长辈,县城也有师长好友,贺宣特意空了上午的时间去看望周夫子。
敏学学馆这两年在县城的风头十足,出了一位进士,秀才童生也有好几个,附近几个县城的人都想把自家孩子送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