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周夫子精力有限,对于孩子的资质要求高。

看到贺宣,也很是高兴,还让下人去叫了县城的几个学生过来,都是跟贺宣相处过的。

其中有周毓风,罗康华几人,剩下几个就有些认不出来了。

贺宣问起朱宇博,他最健谈了,今日怎么没来?

周毓风比起年少时,看起来更加沉稳了,嘴边已经续起小须,说朱宇博外出进货,要个把月才会回来。

曾经只想着玩乐的少年,也背负起养家的重任。

太久没相处,大家都有些陌生,加上贺宣现在养成的气场,也没有同窗敢多问什么。

周夫子问起顾川泽,贺宣也简单说了几句,考上翰林院的难度,顾兄平日里如何用功。

过了个把时辰,贺宣就告辞了。

两日时间匆匆而过。

谢端也没闲着,重回故地,去了趟碳山,看着被挖掘了许多黑炭的大山,已经缺了一大块。

山上人来人往,各安其事。

剩下的时间,除了陪小四一起上坟,倒也没有什么在意的事情,看到家中好久不用的烤炉,心血来潮,想着给贺宣做烤鱼。

结果这烤炉风吹日晒的,里面都生了杂草,光是清理,糊黄泥,都要两天功夫,哪里还能做烤鱼。

等贺宣知道三哥的想法后,安慰他,到了福建,就在家里做一个更大的烤炉,不管是烤鱼,还是烤鸡,烤羊都可以。

两人来时静悄悄,走的时候也没让人送,叮嘱余叔余婶保重身体,让余有粮在村里多呆些日子,过完年,再回京也行。

清晨时分,一辆马车离开了三里村。

十一月初九,船只靠岸,终于到了福建,贺宣下船的时候,感觉身子有些飘,这是船上呆久了,踩在地面上都不适应。

再次回到这里,贺宣跟三哥说起第一次到福建的情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一直都是夏季,冬日也不冷,明明京城已经要穿袄子了,可福建百姓还是单衣,甚至许多纤夫,劳力为了省布料,只穿着打补丁的裤子,露出干瘪黑瘦的上身。

叫了马车,往府城去,一路上可以看到路边的野花开的灿烂,还有些蜜蜂在采蜜,好像春天似的。

早前个把月来的侍卫们,已经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两方人马接洽后,很快就到了落脚地。

贺青接到吩咐,就在码头附近买了庄子,本来是想买商铺的,但是这里的店铺本就抢手,轻易不会出售。

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稍远些的地方买个庄子,地方不大,用来耕作是不够的,但是存放货物,安置下人手,还是够用。

因为时间紧张,只简单粉刷了一遍,还没来的及更好的修整。

谢端和贺宣凑合住一晚,明日就去府城,交接了职务,县衙自有安排好的住宅。

等两人安顿下来,已经是腊月里。

谢端忙着跟手下的官员磨合,一步步摸清楚福建这边官场上的情况。

外任的官员,跟京官差别很大,主要是自主权利大。

京城这点地方,到处都是官员,但凡被御史抓住错处,就是一顿弹劾。

但是外任的官员,除非真的很过分,只要不管过界,同僚都当睁眼瞎。

谢端要练兵,都指挥使没意见,想练就练。

其实都指挥使管着好几个地区的事务,都是下面的人主动去汇报,平时也不轻易来查看。

所以福建这边谢端的职位在武官里已经算到头了,文武体系不一样,负责的事务也不相同。

哪怕底下的官员,觉得谢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面上还是要服从,私底下就小动作不断。

出工不出力,谢端忙就是处理这些阳奉阴违的人。

贺宣则是把生意扩展,按道理来说,正事应该是打听这些海运的世家,但是贺宣没有一个好插进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