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化很关键。”李一凡强调,“医学创新最终要转化为产业优势。我们要建立灵活的机制,让医生、科研人员及时分享创新成果。只有这样,创新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
小主,
会议还讨论了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建议。张教授提倡导师制:“每个青年医生都要有一个导师,负责指导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要鼓励医生到国外进修,视野开阔,掌握最新技术。”
“人才培养每一步都敏锐。”李一凡说,“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各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始终。”
散会后,李一凡和张教授继续深入交流。
“星城的医疗改革很有特色。”张教授评价说,“‘先看病、后付费’这样的创新举措,在美国都很少见。现在再加上医教良性创新,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医学创新中心。”
“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干。”李一凡说,“不光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更要在医学创新领域有所作为。有了张教授这样的人才,我们多了信心。”
当晚,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星城医教良好创新的消息。李晓薇已通过凡星传媒准备了系列报道,重点介绍这一创新模式对推动医疗改革、促进医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医教良好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李一凡对陈启明说,“要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创新合力。这不仅关系到星城的发展,更关系到全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我们要把这件事做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星城的医教和谐创新,正式启航。这是医疗改革的深化,也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未来的星城,必将成为全国医学创新的重要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