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刑不上大夫之类,根本是无稽之谈,况且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大夫,只是待遇和下大夫类似。
培训持续了半个多月,最终这些各城邑的三老们,都变成了县令、县丞、县尉。
在他们归程时,每个城邑又塞给了二三十人,这些人多半是新毕业的 14-15岁的学生,是学满三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封地开始办学讲课时,他们才十一二岁。
这些人中还有一些是女子,这些人去各个城邑,一是去从事主簿、库人等工作,二是去各城邑推行新式教育,即推广简体字、数学等。
现在各城邑人口不足,适龄孩童最多不过二三百人,有五六个老师也能勉强应付的过来。以后封地每年都能产出数百名毕业生,进入到各部门和各行各业。
立国之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白驷和祀纨在寒氏族人的带领下,将邯郸周围彻底清查了一遍。使邯郸的控制范围南至洹(huan)水(今河南安阳北),西抵太行山,东至大禹黄河(西支流,今肥乡、成安、临漳一带)。
这些区域是以前卫国的西北部,基本占卫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在清查过程中,还剿灭了几股小规模的赤狄,从各乡里中解救出五六千的卫人。
寒汲则将这些卫人悉数迁至邯郸和寒氏邑的周边,他们也成为了新国的属民。除了清剿赤狄,收拢卫民,寒氏还开辟了一条新商路。
以前寒氏的贸易路线是,先到朝歌,然后在将货物转运至郑、周或是宋、鲁、齐国等。
因为朝歌的位置非常好,距离郑国、宋国、南燕国都是一二百里地,到成周和鲁国也才三五百里的路程。
但现在朝歌被赤狄的留吁氏占据,赤狄彻底阻断了寒氏的贸易。
如今,寒氏自邯郸东行100多里就到了黄河边,他们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渡口。从此处渡过黄河,就是卫国的领地,再东行150里就到了齐国,从齐国再东行200里就到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