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秀才又心中自我安慰起来,孙子年纪还小,下场再考也是无碍。所以他只长叹一声,不再多言。祖孙两人相对无语,半晌福顺回来,谢凡默默退出不提。
谢凡等候放榜已有月余。此前他自信满满,可那日听祖父一席话,只觉前途黯淡,中举无望。又回想贡院中那般艰苦奋战,实在不愿再来一次。
“如果万一中了当然最好。可这次多半没中,我三年后还要不要再来一次?”谢凡纠结起来。
一番纠结之后,谢凡又想了些旁的出路:“种地,体力不行。做生意,差点本钱。要不去做教书先生?或者干脆研究研究如何提纯青霉素?”
直至九月十五日辰时,应天府府署终于放榜。一时间秀才监生,平头百姓皆去围观。更有南直隶各县所派快手与书手,抄录中举结果,好立即回报本县。龙虎榜下人头窜动,好不热闹。
谢凡本不抱希望,因此懒得出门。只随意打发福顺与顾三郎,去府衙看榜,顺手买些糕点回来。
榜下被围得水泄不通,福顺两人实在挤不进去。顾三郎只好将福顺架在肩上看榜。晃晃悠悠,福顺好不容易找到自家少爷大名“谢凡”,正名列最末。
天子锐意进取,旧臣顽固守旧。朝廷上一番云波诡谲,帝王心术操弄人心。于是南直隶乡试贡院内,正副主考官之间好一番明争暗斗。
这般神仙打架,抖落一点尘埃到升斗小民头上,往往便是灭顶之灾。偏偏此次朝堂纷争波澜起伏,层层涟漪。余波波及到谢凡这小小微末秀才头上,居然是件天大的好事。
嘉历三年,戊午乡试,谢凡以十七岁之龄,首次参加乡试,便一举得中。成为溧水县最年轻的举人老爷。
注释:*出自《韩非子·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