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于校长成亲

第二轮面试考的是你的心理素质跟分析学生对事件的严谨度。

医学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你可以有创新但绝对不能胡编乱造,胡说八道。

所以这一轮的导师会出一些疑难杂症,看你如何回答。

中规中矩出错的概率比较少,但是不够出彩,创新的话,对了你就出彩,错了,那得看情况。

如果是经过自己反复研究,有理有据的创新,那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

如果是为了博取眼球而胡编乱造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就直接出局。

经过两轮筛选,最后一轮才是郝教授的题。

其实经过了前两轮,基本就成了。

因为郝教授的题每年都一样,问问大家对医学的看法,他主攻神经方面的,也会问问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

毕竟他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突破,年轻人的想法多,说不定哪一句就能让他有点什么启发呢。

不知道,没看法也没关系,反正大家都是学生,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在面对刘安康的时候,郝教授还愣了一下,他可是知道今年有个大一的学生通过了考试。

本来以为是什么医学世家的子弟,没想到只是出自一个小地方的普通学生,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娃子。

不过郝教授并没有轻视这个学生,反而认真地询问了刘安康的看法。

毕竟像这种情况的学生,必定是天赋极高的,好好培养,以后必成大器。

“震颤,在医学上与肝肾亏虚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渐衰,肝肾精血亏虚,肝木失养,致肾水寒涵润不足,筋脉失养,风阳扰动,从而导致肢体的震颤发生。

而在西方医学是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

我知道郝教授有一套祖传的金针疗法,能暂缓震颤的发生。

所以,可以设想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只不过治标不治本。

因为身体还是会不停地产生电流,从而使患者再一次受到病痛的折磨。

我有个大胆的设想,就是郝教授的金针疗法加上电击,能否把患者身上多余的电流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