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推行科举

但显然目前白任的威望尚不足以支撑他坐稳这个位置。

尽管他参与了二帝关会盟,代表秦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是仅仅依靠这一件事并不能给他带来足够的政治资本。

如今,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是历经两代甚至三代皇帝的“老臣”,其中不乏像王邯这样跟随白羽一同起兵创立秦国的“三朝元老”。

面对这些经验丰富、势力强大的官员,白任又该如何驾驭?就连白衍都担心,即使是自己在位时提拔的官员,也可能会因为白任的威望不足而对他不敬。

如此一来,白任要完全掌控朝廷,还需要多少时间呢?

难道他也会像自己一样,在壮年时期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处理国内事务上,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收复失地、实现统一大业的伟大目标吗?

想到这些,白衍内心感到忧虑重重。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白衍毅然决然地决定重启曾经阎苍在长平县城所实施的‘科举制’,旨在为白任挑选一批崭新的官员,以强化他手下的实力。

“科举制……”当听到这个答案时,阎苍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作为首位在这个时代尝试推行‘科举制’的官员,他对这种制度在当时推举制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

回忆起在长平县的时光,首次推行‘科举制’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然而,自那以后,科举制始终未能在秦国的政治体系中得到全面推广。

甚至连武试这样的考试形式,多年来在秦国也仅举行了不到五次,其中还有一次是由阎苍在保定推动的。

至于专门招募工匠等技术人才的杂试,则在举办一次后便因遭遇强大阻力而被彻底废止。

士农工商,在这个时代工乃是贱业,向来被人轻视。

如今要让一个目不识丁、出身低微的工匠通过考试做官,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也是对世家贵族利益的挑战。

世家贵族们认为,官员应该出自世家大族,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