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草寇与冠军(五十)

2.完善立法

2013年司法解释出台后,刑法修正案新增了

传播虚假信息罪,同时,不得不承认,传播虚假

信息的行为与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罪都有着竞

合,那么在完善这三种罪名的前提下,是可以将

该司法解释中规定的部分内容拆分揉合至其他罪

名中的。例如将传播虚假信息罪中规定的“险

情、疫情”后加一个等字,适度扩大该罪名的规

制范围,限制寻衅滋事罪名的口袋化。对于部分

很难用其他罪名进行规制的行为,也可新设一个

罪名用刑法去规制网络造谣传谣造成严重后果的

行为。对于网络虚假信息传播导致线下社会秩序

混乱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

果关系其实是很难认定的,但是线下的恶意行为

造成秩序混乱是可以按照刑法的规定当作现实情

况的寻衅滋事行为用寻衅滋事罪进行规制,但要

注意前文提及的现实情况中该罪名适用的口袋化

问题。

寻衅滋事罪在现今的立法体系和司法实践中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能够更好地规制人们的恶

意冲动行为,建和谐社会。但是,立法体系的完

善和司法的公平独立性的实现又要求限制刑罚的

适用。在学界已经意识到寻衅滋事罪在不断口袋

化的前提下,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的手段对其进

行规制,以求能够逐步地实现法律的完全明确和

具体。

内容提要 :“方玄昌、方舟子遇袭案 ”的判决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这是寻衅滋事罪多年来立法与司法诸多问题的

集中反映。寻衅滋事罪在司法认定上逐渐出现了客观归罪化的趋势 ,这是由寻衅滋事罪自身立法特点与司法的实

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寻衅滋事罪主要争议集中在主观动机的有与无 ,情节与后果的轻与重两大核心问题 ,需要通

过一步完善立法的理念、丰富立法的技术、使立法的观念更加民主化 ,构建和谐的、顺畅的立法与司法体制来解决。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客观归罪化 犯罪动机与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颇具争议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