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疆省的水资源有限。
德农接手后,又投资上千万,成立了两个10万亩农场。
但荒地想变成高产农地,可不是有水就行。
还需要投入各种有机物增加营养,把沙土变成农作物可以生长的土壤。
在有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单纯靠种地收回成本太难了。
这也是刘强西想做深加工的原因。
不过发展深加工也不只是他自己的主意,德隆时代的屯河农业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他们把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金融上。
根本没有资金来推进这件事。
“今年我们开发深加工的产品暂时规划为四种,西红柿、枸杞、大枣和杏。”
四种产品都是屯河农业基础深厚的产品。
尤其是西红柿,在德隆时代就已经拥有12家番茄加工厂,可年产大包装番茄酱30万吨,番茄粉5000吨,番茄红素10吨的能力,是世界第二大番茄企业。
杏酱虽然差了点,但也有年加工10万吨鲜杏,浓缩杏浆3500吨的能力。
“开发‘屯河品牌’的番茄酱、番茄干、袋装枸杞、大枣干、杏酱等初加工产品,延长价值链,创造更多的营收。”刘强西继续道。
“疆省有丰富的干果资源,除了之前提到的,还有葡萄、核桃等,屯河农业可以立足在这些资源上开展深加工。”徐良道。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今年我们只打算先开发西红柿、枸杞、大枣和杏,等有了一定的经验,也赚到钱了,再考虑更进一步。”
“不贪大求全,稳步向前迈进。不错。
不过,屯河农业的根基是农场,在不断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之余,也要不断开拓公司旗下的农场面积。”
刘强西道:“徐总,在疆省开发农场的成本太高了,20年的租赁期内,我们很难赚到多少钱。
同样的资金如果投在其它方面,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华夏的土地租赁期最长就是20年。
20年后,即便再重新租赁,农地的租赁费也远高于荒地。
这意味着租赁成本大大提高了。
“老刘,经商这么多年,我悟出最大的一条真理就是:不管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虽然现在看,我们掌握着国内西红柿、大枣等农产品,最大的一条零售渠道。
但我们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即便是我们最有把握的西红柿领域,也有新中基。”
疆省西红柿领域有两家巨头。
一家是屯河,另一家就是装修起家的兵团企业新中基。
这家公司从90年代中期开始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创始人刘一观察到独联体国家的番茄消耗量相当可观,是个不错的商机。
于是他重资请罗兰贝格,为其提供了一份番茄酱行业咨询报告,经过调研和判断,正式筹建了新中基的第一座番茄酱生产厂。
2000年,新中基借着兵团指标上市,开始从多元化经营向番茄产业聚焦。
随着新中基、屯河入场,华夏的番茄产业从生产经营阶段走向了资本为王阶段。
借助资本市场输送的弹药,两家公司控制了疆省70%的番茄加工产能,番茄酱产量四年翻了四番。
2001年,屯河成为仅次于美国晨星的世界第二大番茄加工企业,由兵团支持的新中基位列华夏市场第二。
不过,华夏番茄行业发展的背后,真正赚到大便宜并不是华夏,而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是全球赤金贸易中最具影响的力量,也是番茄加工产业的最重要推手,这得益于三个因素:战争、移民和老墨(墨索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