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唐宋八大家。

这三人都当上了宰相。

甚至包括苏轼。

他要是与苏辙一样克制一些,宰相的位置他也跑不了。

“呃,刚才岔题了。我们继续讲曾巩,曾巩的家世比较好,父亲当过县令,爷爷当过户部郎中。曾巩18岁时的时候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直到39岁的时候,曾巩这才考中进士。”

“相比之其他一些大家,曾巩显得比较低调。他善于写散文,但文章更趋向理性,更多的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同时,在当时王安石变法当中,曾巩也没有太多的表态。所以,曾巩即不被新党敌势,也不被旧党太过于看中。如此,虽然曾巩很有才华,但大都时候是在地方任职。65岁,曾巩在江苏南京去世。”

可以说。

唐宋八大家里面,就曾巩最为低调了。

他比之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更为低调,不起眼得多。

但事实上。

曾巩的才华并不弱于他们,只是他性格比较平和,也不参与政治斗争。

如此曾巩即没当上什么大官,同样也没有受到过太多的迫害,很是安然的过完了一生。

……

“不过,相对于曾巩,他的弟弟曾布就牛逼的多了。”

“江宁老师,曾布是曾巩的弟弟?”

“对。”

江宁点头:“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他与曾巩也在这一年考取了进士。但曾巩政治上比较中立,所以曾巩一直都在地方做官。但曾布却是新党当中的得力骨干,并一直支持新法。后来,曾布也一路做到了宰相。不过,有争议的是。曾布却是在《宋史奸臣传》里,被例为奸臣。但很搞笑的是,后来曾布又被蔡京例为元佑奸党,与旧党的司马光一起被刻上了“党人碑”上。而事实上,蔡京也是新党一员。”

“于是,曾布就与苏东坡后期一样,即被新党的人讨厌,也被旧党的人记恨。但不管如何,说曾布是奸党以现在来看,着实是冤枉了。曾布在对于新法的推动之下,立下了不少功劳。同时,在对抗西夏上也立了功。虽然他坚持新法,但他也不是完全的就赞同新法的内容。

曾布在推行新法的时候,最为看中的不是,是否利民,从而选择性的推动。只是可惜,当时整个大环境就是新党与旧党之争。一但谁在新党与旧党当中得势,他便能快速升职。一但失势,也将快速被贬。曾布因为支持新法,一路做到了宰相。但也因为在支持变法当中,得罪了许多的高官,如蔡京……晚年却是被免到了地方,担任了户籍管理员的职位。”

其实北宋的历史比较简单。

因为在北宋当中,很多时候,基本上是围绕着王安石变法。

正如这一些官员一样。

基本上他们的一生沉浮,也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第三位,章惇。”

讲了曾布之后,江宁开讲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第三位人物,也就是章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记忆,之前我讲过章惇。”

“江宁老师,我记得,这个章惇是不是之前曾经为苏轼求过情的?”

“对。”

江宁点头:“就是这位。不过,很有戏剧性的是,章惇之前一渡与苏轼的关系非常好,还是知交好友。可是后来,两人却势同水火。甚至,苏轼后期被贬,都是章惇做的。”

“啊……不会吧。”

众人目瞪口呆。

谁也没有想到,苏轼一路被贬,竟然会是自己的好朋友。

甚至。

这位好朋友当年还帮苏轼求过情,甚至救过苏轼一命。

“所以啊,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如果仅仅只是讲苏轼。

虽然苏轼确实很有才华,确实让大家看到了北宋浪漫的一面。

可实则。

北宋不是苏轼一个人的北宋。

在同一片天空。

即生活着苏轼,也生活着其他一众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

这一些历史人物有的与苏轼没有交集。

有的却纠隔一生。

而章惇,对于苏轼来说。

可以说是除了苏辙以外,与苏轼纠隔最深的一人了。

“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讲起吧。”

其实江宁对于章惇这个人很感兴趣。

因为在江宁看来。

他与曾布一样,都是很有为的人才。

甚至。

他还比之曾布更为的有个性,有胆略。

但可惜。

历史对于章惇与曾布他们评价并不好,也被例入了奸臣一员。

“章惇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小聪明。这一年,章惇与苏轼,苏辙他们同一年参加科举,并且都中了进士。但是,与别人不一样。一般中了进士,都是祖上积德,无不是非常欢喜,然后就去当官。可章惇不一样,他心气非常高。这一年虽然中了进士,可章惇却觉得自己今年考得还没有他的侄子,也就是章衡考得好。”

小主,